大明小贪官: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明小贪官》 30-40(第5/25页)

象是南来北往的客商,仓库只以极为低廉的租金租给客商们使用,因为卫辉的地势之故,它是南来北往的要道,在卫辉租下仓库后,后续卫辉可以提供车马队伍也可以提供船运队伍来帮助客商们运货,收取搬卸和运输的钱。

    如同秦修文在折子中所言,这样一来,客商们可以将货品存储在卫辉,再由卫辉辐射全国,货运之昌隆、物品之繁茂,将在整个卫辉显现。

    周邦彦不是不通庶务的那等官员,相反,在他读书考科举之时,就已经接触家中的一些核心事物,很是知道一些家中铺子的运作、掌柜的管理,所以瞬间也读懂了秦修文折子中隐含的意思。

    举凡买卖者,不过是将南边的货物卖往北边,将北边之物卖向南面,低买高卖,获取利润罢了。

    但是其中风险也大,如今之买卖,处处关卡、层层盘剥,再加上若是货物囤的多了,恐有一朝翻船再不得翻身之险;若是货物囤的少了,那么也有卖完之后,只能看着对家赚钱的难熬。

    若是有一处仓库,供这些人集中囤放货物,再分批卖往其他地方,岂不是又能分散风险,又能多赚银子?商人最是重利会算计,其中好处连他都能看的出来,更何况是他们?

    仓库即使以极为低廉的租金出租,但是建几个仓库又能费多少银子?每年从卫辉停靠的货船又有多少?赚的是细水长流、源源不断的银子啊!

    再次,届时那些车队、马队、船队,又由谁来出资成立?想必这种运输队伍,没有他周邦彦顶着去往他地也不太平吧?那这里面,又有多少利润可以分?

    更何况,秦修文还言,目前新乡县青壮流民一万余人,目前可以全部投入此次的码头建设工程中去,征役之费用由新乡县一力承担,同时他还将发动新乡县的富豪乡绅一起出资修建。

    “整个卫辉府届时必将百舸争流、熠熠生辉,在周大人的治理下,不同凡响!”这是秦修文在折子上的结束语,但是让周邦彦读罢,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周邦彦作为卫辉的知府,其实是因为潞王府督建之事,专门被万历委派过来的,对他来讲来卫辉一遭,最要紧的事情不是什么整治民生,而是尽心尽职地为潞王建好潞王府,让皇上满意,自己也便算功臣身退了。等到三年任一满,自己就调往中枢,由自己的老父亲运作一番,十有八九能再次升个半品。

    所以周邦彦一直以来都将潞王府的督造当作头等大事,而如今秦修文却给他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现成的人力有了,钱也能到位,就等他一点头,到时候名利双收,这样的好事,谁会往外推?

    况且,其中之利,光是随便想想,就能让周邦彦这样的人都呼吸一滞。

    若是秦修文的折子上,让他出人出钱,就是说的再天花乱坠,周邦彦都要三思再三思,或许最后还是驳回。毕竟事事都有风险,当官之人更多都是但求无过、不求有功,让他亲身上阵去出人出钱,到时候事情没弄成,惹得一身骚的可就是他自己了。

    可是现在呢?只不过是等着他这个上官点头而已,一本万利之事;而代价么,周邦彦看向第一封折子,忍不住又拿了起来,仔细看了过去。

    周邦彦摸着自己腰间的金玉质地的革带,指尖从“三台”带銙处来回拨弄,这是他陷入沉思时候下意识的动作,等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抬起头,一向肃穆的脸上难得露出了笑意:“倒也不是太过,你说呢,林同知?”

    林同知哪里听不出周邦彦心意已决,再加上他自己也是极为认同秦修文这份改建卫辉码头的条呈的,连忙点头应和:“大人您慧眼识珠,应了那秦修文也无妨。”

    应了,既是指应了码头改建之事,又是指应了举荐汪礼远之事,一语双关,但是大家都明白此间意思。

    没有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道理,既然想要从中捞好处,别人也给足了好处,若是还不答应一二要求,那不是做事的规矩。

    “明日就将那秦修文请过来,本官要仔细再问问他,待问过之后,再做决定。”

    周邦彦一锤定音道。

    第 33 章

    秦修文登上城墙后, 便见新乡县郊外的空地上,如今棚屋已经全部拆除, 建成了十几排三层高的小楼,虽然用的材料算不上讲究,但是胜在干净整洁,又是一个个小楼层,倒是让经过的人都忍不住探头张望。

    毕竟这个年代,很少有这种建筑,大部分都是平房, 偶尔有小楼也是在那种大户人家的院子里,或者是高档的酒楼里,哪里有见过这种一排排十分整齐、流民所住的小楼房?

    有些新乡县本地的人每次来来往往看到的时候, 心里还嘀咕:说是流民, 住的倒是比很多县城本地人都不差!

    孙主簿对此是十分自豪的, 向秦修文介绍道:“下官按照大人吩咐的, 找了那善于施工建房的老把式夯实的地基,用的都是大方砖,再用灰泥涂墙, 看着是灰扑扑的不怎么美观,但是这里派专门的人日日洒扫、统一食堂提供饭食,再有人负责几处茅房, 屋内还有人每日定点巡查是否整洁, 里里外外都整治的干干净净, 断然没有藏污纳垢的!”

    甚至说句托大的话,就是县城内有些宅院, 都远不如这里干净。

    秦修文当时就说了,接收这些流民, 一怕生事、二怕人多聚集闹出瘟疫,所以这干净整洁就放在了第一位置。

    这些日子来,城里炒粮价炒的沸沸扬扬,可是对这些流民来讲,每日都能吃饱饭,有活干,那些事情又和他们有什么干系?

    就是有一阵子有流言传出来说是秦知县的赈灾粮已经耗尽、马上要发不出粮食了,那时候确实是让人惴惴不安了几日,可是紧接着没过多少天,大家就眼睁睁地看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运到了他们自己搭建的仓房里,自此之后,谁还敢传那子虚乌有的流言?

    这些在外城的流民们,一部分分配到了县城内,帮着一起整治街道、助县城中百姓修缮房屋;还有一部分则是帮忙修建在城外的房舍小楼,因为人够多,材料又由孙主簿带着人不停的采购进来,又听说是帮他们自己造的小楼,谁还不卖力干?最后剩下的人,则是被喊去了开垦荒地,大家每日里忙的早出晚归,除此之外,这些大男人还要整理好自己的庶务,大到自己房屋的清扫,小到个人卫生,都有人来检查,一天天忙完倒头就睡,哪里还能生出什么别样的心思。

    “现如今,这些房舍大部分是您说的宿舍大通铺,每五人一铺,十人一间,每间都有自己的队长,负责他们宿舍里的整洁巡检;每一层楼有组长,每日就寝前轮流检查,看有无违规之人;每一栋小楼有楼长,负责整个楼的安全和卫生情况,以此层层分派下去,没有不服的。”

    这主意倒是孙主簿自己想出来的,根据从石千户那边看到的整治兵丁的手段也应用到了那些流民身上,倒是也弄的井井有条。

    秦修文赞许地点点头,示意孙主簿继续汇报。

    “至于另外那五栋小楼,我们修建成了小两室和小三室,按照大人的意思也给他们讲了,以后可以靠着这期间立下的功劳积分换取。”

    秦修文当时说的功劳积分分为三点,第一点是对建设房屋有建设性意见的,比如可以安全地将三楼砌成四楼;第二点是对耕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