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文德皇后传》 29、炀帝之死(第2/2页)
来自故乡声声胡笳,冲入了宫门之内。
皇帝闻变,匿于永巷,被叛军驱出。
至天明乃押至寝殿,历数皇帝数罪,帝曰:“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
德戡曰:“溥天同怨,何止一人!”
宇文化及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
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
并将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杀之,又杀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秘书监袁充、右翊卫将军宇文协、千牛字文、梁公萧钜等及其子。
惟帝侄秦王浩因素与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不死,并被立为帝。
后宇文化及自为大丞相,宇文智及为左仆射,率隋官兵十余万众西归。
至此,来自关中的儿郎们,终于正式踏上西归之路。
自然,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他们的西归之路注定不会顺利。
杨广身死的消息很快传到关中及洛阳各地,众人各怀心思,反应各异。
李渊倒是唏嘘了一阵,他旧时被姨母养在皇宫里,与这位二表哥还算相熟,但因为他当时和大表哥,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杨勇关系更好,杨广登基之后,他很是受了一阵冷遇。
他想了两天,给自己的这个二表哥起了个谥号:炀。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倒是个很恰当的谥号,只是与洛阳朝廷上的谥号明相比,算是个标准的恶谥了。
然而亡国之人,何以称明呢?
李世民对这个二表叔没啥好印象,但还是对他的死表示难过。
毕竟这毁灭了他十九岁生日时立下的誓言之一:死人是没有办法被活捉的。
这下子,他非得践行对房玄龄的诺言不可了。
任重而道远啊少年。
炀帝之死,虽然是死在自己的禁卫军手里,看似是贵族内斗,但究其根本,还是被起义军们挡在洛阳,无法西归所致。
无论各路起义军们将走向何方,但起码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斗争是成功了的。
这是属于人民的胜利。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西归路上,宇文化及鸩杀傀儡皇帝杨浩,僭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
东都洛阳,群臣拥立杨广之孙越王杨侗为帝,不久,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自立为帝,国号郑。
河北,起义军首领窦建德自立为帝,国号夏,定都乐寿,设置官属。
江南,西梁皇族之后萧铣于巴陵称帝,署百官,一用梁故事。
这是几块比较大的势力了,更不要说在兰州称帝的西秦霸王薛举,割据河东称帝的刘武周,江淮称帝的杜伏威、辅公祏等,以及虽然没有称帝,但仍然割据一方的李密。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