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216、先礼后兵(含44w营养液加更...)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216、先礼后兵(含44w营养液加更...)(第2/3页)

局内幕:"姜侯此番离朝不寻常。她原本距离尚书左仆射只有一步之遥,如今却忽然做了什么代天巡事的巡按使,你们不奇怪?"

    "才不是什么病归,据说啊......"

    罗家主还卖了个关子才道:"是与东宫猜忌有关。据说姜侯为相时,与周王李显走的太近了,又屡与东宫属臣政见不和,这才丢了宰相之位,换了巡按使--故而姜侯此番离京,还真未必肯认真巡察。"

    这搁谁身上,被贬官了还使劲干活得罪人啊?设身处地,他们是不干的。

    还不如出来旅旅游散散心。

    "如此就好,那就照旧准备礼吧。"

    "只是巡按使身份特殊,代天巡牧,比之过去的官员,可要备的更厚些。"

    世家所说的礼,并非是礼物财物之意,而是全方位的礼--

    是人就逃不过功名利禄、酒色财气这些诱惑。

    都准备上,总有一款是姜侯喜欢的。

    在他们看来:姜侯也不是出身世家豪门,又在京城中天子眼皮底下数十年,必是没法尽情享乐的,如今让姜侯感受一下纸醉金迷,大家你好我好就过去了。

    于是罗家家主如过去多次一般,熟练主持道:"按旧例,这种时候了,大家都不要藏私吝啬,各色古玩古籍、珍本字画都先备好。再有,谁家近来有新买的颜色出众的倡优姬妾?"

    "等等。"涂家家主打断道:"这优伶姬妾,怎么送?"

    众人一怔。

    是啊,他们一般都是财色一起送。在大唐,官员之间彼此赠送妾室,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也是官场人情的一种了。

    毕竟许多官员出身很好,根本不缺财,也不缺名,未必看得上他们的供奉。

    然而美人关,却是难过一一参考董卓可知,对吕布舍得金银珠宝,也舍得赤兔马,但是就舍不得美人。

    但姜侯这个,怎么办呢?

    涂氏家主想了想道:"如果真要送,就去选些少年郎......"

    还未说完,就被罗家家主打断:"方才是我说顺嘴了,什么倡死:"或者不要随意选几个平头正脸的就送去,那必是不成的--我到过京城,是见过姜侯夫君的,实在是惊为天人。"

    又特意加了一句:"且是崔氏子出身。"

    凡是士族,没有不慕崔卢的。

    别看这几家在洪州是名门,但在《氏族志》上,距离崔卢郑王又差远了。

    因此罗家主此言一出,几人又不免将当年崔朝分宗事拿出来说一遍。

    说来他们是有几分相信传闻中,当年姜侯仗势逼人强迫崔氏分宗的。否则......以他们的脑回路,实在很难理解,会有人舍得崔氏子的身份。

    很快,话题歪楼到崔家,以及世家子的容采上去了。

    依旧是涂家家主,很有事业心的把话题拉回来:"咱们还是先论完巡按使之事吧。"

    因方才一直在议论姜侯夫妻,涂家主很自然道:"如罗公所言,若是姜侯很看重自家夫君的话,那给崔少卿送两个美人,让他说几句好话......"他还未说完,就在大家"你是不是傻"的眼神中闭嘴了。

    是他傻了。

    涂家主迅速改口:"那给崔少卿送些珍玩字画总是可以的。"

    这个得到了众人一致点头赞同,又带着对崔卢的仰慕之意道:"既然给崔氏子送珍玩,可得好好挑挑,寻常之物他必是看不上的

    讨论过一阵子后,方才一直没怎么开口的翟氏家主谨慎问道:"姜侯在吏部为官时,多有清名。若这次她真要于江南西道整顿隐户永田等事,又该如何?"

    这些可是他们家族的根基,子孙后代氏族绵延的产业,必不能坐以待毙的!

    从姜侯这些年的作风看,对世家可不甚友好啊。

    罗家主颔首道:"若是先礼不行,就只好兵了--滕王所犯事之多,恶名远扬,洪州从官至民皆不胜其扰,姜侯难道不管?"

    士族做事有个特点,要脸:比如逼良为奴或是买卖永田,士族才不会去大街上抢人掠地,明着违背唐律。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很有手腕的逼良民破产,再买为奴婢,有时候还得对方求着自己买才行。

    但滕王就不一样了,这位嚣张跋扈惯了,从前根本不听劝。

    罗氏家主笑道:"之前滕王府有一个录事参军,因劝滕王不要夜里开合城门,被滕王拿鞭子抽了。这位参军就连官职都不要了,愤而解官--如此忠义之士,我就将他留下来了。"

    "若是姜侯要公事公办,我就将此人送与姜侯。"

    滕王的罪证可是一大把,人证物证都不缺。

    但,他们的罪状却很难找证据!

    姜侯不过带几十个亲卫出巡,哪怕有当地州府的官员协从,短时间内只怕也难查出什么具体罪证来。

    庐山官驿。

    滕王看到大理寺按罪罚为庶人的公文,眼睛瞪的溜圆:"姜侯真要如此赶尽杀绝?"

    姜沃拿出了另一份公文放在案上。

    "何谈赶尽杀绝?只是滕王之过,依着律法便是如此。"

    "然天后摄政,于宗亲有厚待之心。所以我特意为滕王准备了一份《减罪条例》。"

    姜沃笑眯眯说着天后厚待李氏宗亲这种话,一点儿也不觉得亏心。

    在姜沃原本的家乡,有检举重大犯罪,可以算是立功减刑的条例。

    大唐也有戴罪立功这一说。

    "滕王在洪州多年,所知士族之罪名,尤其是罪证必然不少吧。"

    方才滕王只说了罪名,证据可是一点儿没交代。

    她去挨个查当地士族名门?

    不,太慢了。

    一来,姜沃没准备在江南西道待多久。

    二来,她去查的难度一定很大:她能够微服到驿站,总不能微服到当地世家豪族家中去吧?

    而那些奴婢、部曲,生死系与人手,也不可能告发主人。

    姜沃打的就是时间差。

    她人在江州,却要通过滕王,先整治洪州!

    而滕王这个人实在不蠢,甚至还有点狡猾。没有胡萝卜加大棒,他是不会当引路党的。

    毕竟,这不是从前的"勒索钱财"式的得罪官员。滕王很明白,一旦开始检举&qu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