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20-130(第22/22页)


    *

    且说,自去岁起,崔朝已经回到了鸿胪寺——

    比起国子监,他自己一直更倾向偏爱鸿胪寺。

    而吏部‘资考制’确立后两年,国子监内算学科明法科日兴,已经不太需要他去帮着招收学子了。六学里许多学子都会主动报一门算学课。

    正好原本的鸿胪寺正卿年老致仕,鸿胪寺少卿顺位升至鸿胪寺正卿,崔朝便请命回鸿胪寺。

    皇帝授他鸿胪寺少卿职。

    说来,崔朝的性格和为官作风,让姜沃来看,便是那种最好一世做二把手的人。

    有的人,天生不适合当要决断安排所有事的一把手。他的性格太平太稳,本人又完全没有锐意进取的意思。

    他自己也是更愿意做二把手。

    就像在国子监,崔朝做司业,上面也一定要有国子监祭酒才行。这样他就可以只做好自己的事,而不用统筹安排所有人。

    *

    崔朝既在鸿胪寺,自倭国使者进京后,姜沃就常向他问起倭客事。

    而崔朝对她的情绪一向很敏感,不过几回就察觉了:“你不喜欢倭国?”

    大唐属国众多,姜沃很愿意听这些属国的事儿,崔朝与她提起的国度很多,但每次提到倭国,就觉得她有种隐约的抵触。

    崔朝不免好奇缘故。

    因倭国与大唐往来实在不多。

    姜沃只道:“就是一种直觉。”然后让崔朝多留意,此番倭国使者至此,有无异动。

    其实这第四批倭国使者,只到了五个——本来是两船人,但无奈路上跑偏了,直接被刮到小岛上去了,大使坂合部石布都因此身亡,最后只有五个使臣,好不容易搭路过的大唐商队船只到了大唐。

    虽说只有五人,但姜沃既然提出来,崔朝也对他们格外留意。

    而很快,倭国使臣,果然要单独求见大唐皇帝——

    他们是作为百济的盟友,想发挥外交作用,说服大唐放弃新罗的。[3]

    姜沃听闻了此信,唯有一个感想:简直是,不知所谓。

    算来,这便是第一次,倭国站错了队吧。

    *

    既然确定了,在此次大唐新罗队以及高句丽百济队中,倭国站到了敌对的一方。

    那就没什么客气的了。

    皇帝当即下旨:

    我朝来年必有海东之政,汝等倭客,不得东归。[3]

    免得回去走漏消息。

    于是这几位倭国使者便被软禁在了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懒得担责任,怕他们跑了,就又转交到了大理寺。

    ‘请’倭国使者们等大唐灭了百济后,再想回国的事儿。

    *

    显庆五年二月。

    大军出发东征。

    姜沃于朝上见诸位将军向皇帝辞行。

    忽然记起苏大将军灭西突厥后那个元宵灯会。

    那时,她曾想起了‘一身转战三千里’的诗。

    但如今,她眼看着苏大将军,从最西面咸海归来,又即将奔赴百济——

    这都不是一身转战三千里,这完全是三万里啊!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