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10-120(第23/27页)



    此时皇帝手里拿着这一份沉甸甸的奏疏,真心实意道:“姜卿尽心竭节,朕深明之感之。”

    若说个人私事,君臣两人正私下互相腹诽。

    但若说起公事来,都就彼此很是感念。

    姜沃亦真心道:“若非陛下下旨巡幸洛阳,吏部需备大量旧例以挪移行宫,臣也难无缘无故翻阅许多数十年前的旧档。”

    且皇帝此番特意巡幸洛阳,还有更重要的缘故和好处——

    姜沃笑道:“在洛阳行裁官事,许多京中皇亲国戚、老臣旧族的叨扰就少多了。”

    若是在长安,只怕皇帝‘裁官’旨意一下,甭管是立政殿还是吏部,门槛都得被人踢平。

    长安城中水太深,多的是资历老的旧人,当年在高祖跟前都能求个情。

    各家族封荫官员之间门人脉更是千丝万缕,说不定裁哪一个九品官,背后就能牵扯上数个宗亲、勋贵。

    因此皇帝闻姜沃此言,边看此封奏疏边道:“是,若是在长安,只怕诏令还未出中书省,奏疏和眼泪就能淹了朕的立政殿。”

    远不如洛阳来的清爽。

    也不必担心那些皇亲、旧臣等能追来洛阳求情——连各地县令(及以上官员)、折冲府官员,私自出界都要仗行一百,何况有爵之人。

    姜沃想起在京中的王神玉。

    接下来,在洛阳的她若是刀剑,那么留守长安的他,便要做一面坚盾。

    但若是王神玉的话……姜沃有信心。

    *

    皇帝看了两页奏疏,忽然想起一事:“瞧朕这记性——朕也有事关当年裁官旧事的书信要给你们看。”他打开案上一个触手可及的檀木云纹木屉,从里面拿出最上头一封书信。

    皇帝将第一页写着家常话事的纸页留下,剩下的交给姜沃。

    此信来自黔州。

    早在今岁年前,李治就给兄长写了信,问起贞观元年父皇裁官时遇到的种种难处。

    毕竟吏部的档子中,记录的只是裁官的结果。

    并不会记录当年有多少阻碍,京中又有多少暗流涌动。

    只有亲历者才会知道。

    而如今朝上,历经贞观元年的旧臣已然极少——就算有,当年也是官微人轻,属于忙着求神拜佛自己不要被裁掉的那一类,根本接触不到中枢决断与此事内情。

    在先帝和房相杜相皆故去后,对贞观元年裁官事最清楚的,无外乎当年已然是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了。

    李治的信虽是寄给兄长,却知道兄长一定会明白,会替他细问舅舅。到底那一年,兄长也才九岁。大部分时间门还在念书,也未深入朝堂。

    姜沃拿过一手资料来细观。

    这也是她急需的。

    整个书房一时静默下来。

    皇帝与媚娘在看奏疏,姜沃与崔朝在看黔州来的书信。

    殿中安静的似乎能听到风吹花落的声音。

    *

    最终,是由媚娘做了总结发言。

    因皇帝凝神看了大半个时辰的奏疏后,实在疲倦,正在闭了眼拿薄荷膏慢慢涂在额角等处。

    用量太多,他整个人都散发出浓烈的清凉香气,像是变成了一株大薄荷。

    他颔首示意媚娘说就是——他们一人早已论过此事了。

    媚娘的话向来精炼而一针见血:“裁官是手腕,精官用官才是目的。”

    姜沃边听边点头边做记录。

    是,裁只是过程,并非所求的结果。此时并非贞观元年,朝廷财政上养现在这么多官员,其实没什么压力。

    裁撤冗官除了皇帝要给世家砍砍枝叶放放血,更是要建立适宜本朝的‘审官’制度。

    正所谓‘致治之本,惟在于审’。

    最终落脚点还是要‘量才用官,精官简政’,而不是一味裁撤。

    大政方针确立完毕,皇帝也不多留他们:“难得最后几日清闲,朕再不宣召你们了。”

    姜沃悄悄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写下最后一句话:在帝后的正确领导下,显庆一年精官简政小组会议,顺利召开完毕。

    **

    显庆一年四月初六。

    圣驾至洛阳。

    姜沃早将马车上的帘子卷起,准备好好看一看这座洛阳宫。

    洛阳宫是前朝隋炀帝所兴建。

    号称是‘穷极壮丽’‘前代未有能比焉’。

    长安太极宫与之相比,可谓黯然失色。

    武德四年,还是秦王的先帝击败王世充,打下洛阳城后,都不免感叹‘穷奢极欲以亡国’,并以太过奢靡为由,焚了部分宫殿和宫门。

    只是当时心有感慨焚的痛快,等一凤皇帝登基后,欲巡幸洛阳,才觉得有点棘手——自己也是要住的。

    于是贞观三年下令重修洛阳宫。

    结果被张玄素‘极谏’,直接摆了五大条不能重修的道理,谏皇帝停工。

    又道陛下您若是重修洛阳宫,便是还不如隋炀帝!

    一凤皇帝虽恼此重话,但到底依此言罢休,还留下一句:朕以后到洛阳,就算是露宿在外也不修洛阳宫了。

    直到当今登基,欲巡幸洛阳前,便命人先修缮一一。

    也未大修,只是令工匠将当年烧毁的正城门与乾阳殿复原——

    正是姜沃此时正专注望着的城门。

    “姨母,这处城楼好高!”

    随着马车越发接近洛阳宫脚下,安安的头就仰的弧度越大,姜沃要在后面托着她的小脑袋。

    姜沃亦望着这座洛阳宫主城门。

    巍峨高耸,东西共计十一阙门,五座崇楼如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又名五凤楼。

    姜沃握着坐在膝上孩子的小手,指着这座城门:“安安知道,这座主城门的名字吗?”

    安安摇头。

    姜沃一字一顿告知安安:“这是则天门。”

    始建于隋大业元年的则天门——

    武皇,正是在这座城门之上,登基为帝![3]

    **

    四月初九。

    姜沃到吏部时,就见王老尚书和裴行俭都到了。

    她忙上前致歉。

    其实今日她进洛阳宫很早,因此想着走一条其余的路多赏景致。

    结果把自己绕晕了,迷失在了人生的道路上。

    实在是洛阳宫太大,而且亭台楼阁有时旁逸斜出,许多时候顺着台阶走上去,发现并非是路径而是高台。

    且洛阳城中宫人也较长安城中少许多,姜沃想问个路都半日抓不到人。

    还是找到了大路上,才遇到了巡查的侍卫。

    王老尚书听后摆手宽和道:“你这才到洛阳宫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