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00-110(第9/27页)
养,朕是愿意相信的。”
“只要舅舅提出来,给刘宝林升位分,可立贵妃。”
“朕无嫡子,贵妃所出长子,难道不能做太子吗?为什么非要是王氏女的养子,才能做太子?”
“朕原来百思不得其解,柳奭能拿出什么来打动舅舅。”
“后来朕明白了——他的态度,他的恭敬。”
皇帝目光幽深一片。
“十余年前,父皇修《氏族志》时,世家尚敢将李唐皇族放到第三等人家去,何况长孙一族。”
“舅舅自来性傲,当年也厌世家如此吧。”
“可自朕登基以来,柳奭变得处处以舅舅为尊,要靠舅舅来要朕的太子之位。崔氏族长、世家朝臣也需舅舅的举荐,才能位列宰辅。”
“舅舅是否觉得很畅快?登高览众,百官臣服,无论世家勋贵还是宗亲皆要俯首。比之前那些年,都要痛快?”
“是不是说了太多次在帮朕稳定朝纲,舅舅连自己都骗过了?”
“其实——”
皇帝的声音并不大,但落在长孙无忌耳朵里,却一句句令他惊心。
他几乎不想听下去。
可皇帝的声音依旧冷静地在说着:“其实,舅舅何尝不是在用朕压制世家,再用世家来掣肘朕?”
至此,长孙无忌才低声道:“我从没有想用世家掣肘陛下,我只是……”
只是什么呢?只是相信自己,只要他在,世家必然翻不出什么花来,该用还是得用,不然难道由着皇帝启用诸如许敬宗等无才无德之人?
他是这样想的……吧。
还是如稚奴所说,他是在为了自己能够权倾朝野。
*
长孙无忌颇为颓然,以手撑额,有些颤抖的手指,不自知的将冠中发带出了几缕——
是白发零落。
李治心中忽而大痛。
在来之前,他已经想象过许多舅舅的样子。
他以为无论什么都能接受:质问,愤怒,怨怼,乃至衔恨……
可是现在,李治才知道,他见不得舅舅狼狈。
“舅舅,你最后给朕上一道奏疏吧——”
“朕等着。”
*
三日后,太尉长孙无忌上书请罪。
言及数年来“误先帝圣托,罔上负恩,擅弄权柄,几于专权乱政。”自请其罪。
朝臣皆惊:专权乱政之罪,皇帝要深究的话,与谋逆也差不了多少了。
然帝以‘元舅辅政,曾安社稷’为由,免夺爵。
但去官职,迁黔州。
有诏,此生勿复朝觐。
第105章 立后
永徽五年。
春日载阳,黄鹂鸣枝。
姜沃走进立政殿后院,见一株杏树,不由止步。
金色的日光透过树的叶隙投下来,斑点样洒在地上,一晃眼倒像是落了一地的金色的小杏子。
媚娘扶着窗,倾身对她笑道:“怎么不进来?”
姜沃就指着杏树道:“姐姐还记得,宫正司正堂前院中也有一株老杏树吗?”
媚娘点头,自然记得。
两人隔着镂花窗与遍地春光彼此相望,姜沃笑道:“就是这样一个春天。我从姑姑手里接过写着宫规的竹椟,奉命去掖庭北漪园。”
媚娘在窗后接过话来:“那是咱们第一次见面。”
自此,已然相伴十六载。
*
媚娘带着笑意,目光一直注视追随着姜沃步履轻盈入殿。
见她朱袍殷红,面如素雪。
只觉心中欢喜之余,更有安心沉定。
嘉禾送上春日宜用的扶芳饮。
说来,这扶芳饮还是崔家的秘方,被崔朝先送当时晋王,又送姜沃,现在已经变成了宫廷饮。
姜沃喝了一口想起来:“等我明日再带几张新方子进来。”
崔族长最近对待崔朝,那真是外头的天气一样春光和煦,珍本秘谱流水样送过来。
与之相应的,便是流水样送进立政殿的奏疏。
只是这回,不再是反对,而是百官请立武宸妃为后的奏疏。
*
此时媚娘所居的后殿中就放着几本奏疏,这是皇帝挑了几本词彩焕达雅致的给她,让她搁在后殿可以多看两遍。
姜沃就伏案看起来。
论起文采好,果然都是熟悉的人名:许敬宗、李义府、还有……上官仪。
此时再看上官仪的名字,姜沃早没有初次从媚娘手边看到上官仪《投壶经》的惊讶了。
每个人身处的人生阶段不同,利益不同,当时当下的选择就不同。
此时的中书舍人上官仪,站在了支持皇帝立武宸妃为后的一边,是符合他此刻身份和利益的选择。
姜沃看着上官仪的名字,正好在心中重新告诫自己一遍:不要想当然,不要觉得人是一成不变的,更不能因自己提前了解他们,就放松警惕。
比如……她重新拿起李义府那份奏疏。
李义府状告长孙无忌谋反这件事,虽最终三司(主要是皇帝亲问)会审过,太尉无谋反事,但李义府也未曾受罚。
皇帝曾对媚娘提过一句:“若是朕与舅舅之间再彼此相峙下去,不知会到何等地步。”早有个了断也好。
若再过几年,只怕非今日情形了。
故而皇帝也未曾罚奏告的李义府与附议的许敬宗,再也不肯提起与舅舅相关的话,只当这件事到此为止。
但姜沃还记得李义府流露出来的一个不善眼神。
还未及下朝,她便想明白了缘故——大约是首奏立后事。
见姜沃一直在看李义府的奏疏,媚娘就道:“你更喜欢李学士的?我倒觉得上官舍人的更好。”
姜沃摇头:“我也觉得上官舍人的更佳。”
她放下手里李义府的奏疏——她会防范这个人的,向来是防小人要比防君子更慎重。
尤其是……李义府此人最擅长诬告旁人,若她没记错,史册上曾于‘白江口一战’大胜倭国百济联军的刘仁轨,就差点被李义府给害死。
其实若是抛开政治立场不论,李义府这个人,才比之前各位‘边疆游’的宰辅,更应当去戍边。
这个人,她会盯着的。
他若老老实实呆在弘文馆校书也罢了,若是再违律法、构陷文臣武将,就只能请他也去守一守边境了。
想毕此事,姜沃回神后才发现,经过这两年,她已经习惯性跳出太史局,站在整个朝堂上来看朝臣了。
不知是否心有灵犀,媚娘恰在此时问起同样的问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