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00-110(第14/27页)

   “朕是要与你说说吏部事。”

    “立后大典后,吏部王老尚书上表致仕。”

    姜沃听了,也不甚意外:王老尚书已经望着七十的人了,一辈子持身中正,为人极低调踏实。

    如今朝上换了天地一般,他能撑过前两年岿然不动,估计也累了,想要退下来也正常。

    只是……

    果然,皇帝道:“朕未许。”

    “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乃六部之首重。”

    “故而各部侍郎皆为正四品下,独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

    “吏部下又设司封,司勋,考功三属。各属官员都接近百人。”

    姜沃自然也提前做过许多新部门的功课——与太史局这种精炼部门不同,吏部下属官员极为庞杂,比如单【考功】一属,负责日常公务的‘令史’与‘书令史’加起来就有上百人。

    整个吏部的官员,上下数百人,且常有调任外放。

    姜沃从前入太史局,很快就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性情、才干。但到吏部估计要下一番水磨功夫了。

    人,向来是最不好管理的。

    人心莫测,可不是程序,输入进去‘秉公做事’,就会被执行下去。

    “姜卿要将吏部上下之制谙熟于心,再到善掌其职,上下通达,只怕非一两年之功。”

    此言与她所思一致,姜沃适时发声附和领导:“陛下英明。”

    她既择了吏部这个大唐最高人事部门,就做好了十年如一日去深耕的准备,甚至列了五年和十年计划。

    皇帝给了她吏部仅次于尚书的官位。

    但姜沃自己知道,在其位跟能够掌其权,从来是两回事。

    她头两年,必是以学、以深入吏部之中为主。

    最好的老师,自然是在吏部如泰山石一般坐了小二十年的王老尚书。

    皇帝道:“其实王老尚书身子骨很硬朗,上书致仕大抵只是向朕示无‘把持吏部职权’之心。”

    “朕已然挽留了他。”

    皇帝在榻上坐着,以手支颐笑道:“朕看……王尚书精神矍铄,谈吐敏捷,再撑个三五年,一点儿问题没有。”

    姜沃闻言便应道:“如今,臣才安心些。”

    虽如此说,心中却有些疑惑:既然王老尚书三年五载也不走,皇帝怎么单独把她叫来说这件事。

    必然还有旁的事情——

    果然,皇帝又道:“然王尚书到底已近古稀之年,姜卿又还未至而立。朕便另择了一个侍郎,与姜卿一并入吏部。”

    姜沃懂了。

    这一位侍郎,应该是皇帝选定的,在三五年后,真正接过王尚书班的人。

    姜沃倒从未想过一口气吃个胖子,几年后就能接过庞大的吏部。

    但皇帝此举,无疑是提前婉转与她说明此事,让她不要有此冒进贪位之心。

    见皇帝如此安排,姜沃其实是松口气的:有皇帝本人安排朝臣来监督制衡她最好,如此,君臣间便大大减少生嫌疑的机会。

    姜沃从来心态摆的很正:别说此时的皇帝了,就算是当年晋王,她都恪守着君臣之分。

    能坐在一起吃火锅的私谊是一回事,但在朝上,在这皇城中,她就得做标准的臣子。

    诸般思绪在脑海中转过,不过瞬间。

    在皇帝看来,姜沃是连犹豫都无,依旧清宁中带着诚挚答道:“是,臣年轻识浅,必虚心以学,以求不辜负陛下殊恩。”

    立刻把自己放到三把手的位置上去。

    一直在案前分奏疏,似乎根本没有关注这边的媚娘,此时低着头,唇边划过一个微不可见的笑容:果然,她不会答错的。

    皇帝闻言颔首。

    起身肃道:“姜卿既入吏部,朕对你便颇多期许。”

    姜沃行礼:“臣谨听圣言。”

    皇帝道:“吏部,天官也,为朕之肱骨。当为朝堂擢优者,退劣者。”

    “卿此后,务要持心正,明权衡,抑贪冒私亲,秉公进贤能。”

    姜沃郑重应道:“臣必不负陛下之期!”

    大约是正事交代完毕,皇帝忽然露出个笑容来:“姜卿想不想知道,朕选的另一位吏部侍郎是谁?”

    姜沃听皇帝的语气已经换了以往的轻松温和,还带点笑意,就也抬头好奇问道:“想知道。”

    皇帝笑容更盛,甚至有点……促狭?

    姜沃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她再次真诚发问:“陛下?”

    皇帝摇头:“朕忽然不想说了。”

    姜沃:……

    做皇帝不能,至少不应当这样。

    “待初一,姜卿到吏部去后,便能见到了。”

    当谜语人是皇帝时,姜沃便只剩下告退可说了——且她还有太史局交接事未做完,太史局对她的意义到底不同。

    皇帝颔首准她告退,又指着崔朝道:“朕将他留下了。”

    姜沃毫无异议:要是崔朝能解开皇帝这个谜语人就好了。

    她离开立政殿后,皇帝转回来与崔朝继续隔棋盘而坐,媚娘也走过来坐在皇帝一边,两个人一齐看着崔朝。

    饶是崔朝,都被帝后二人的注目看的有些压力。

    果然帝后二人一起道:“你们两人就预备一直这样下去?将来一辈子有什么打算吗?”

    崔朝顶着帝后(尤其是皇后)的目光,只觉压力山大。

    这,这他说了也不算。

    为什么陛下与皇后刚才不问说了算的人啊!

    *

    姜沃并不知,因自己太忙,帝后就只留下了崔朝来逼问家事。

    她只是马不停蹄回到了太史局,与周元豹继续交代太史局公务之余,还抛掷三枚铜钱就方才皇帝的谜语起了一卦。

    上吉卦。

    *

    上吉卦?

    姜沃有点心情复杂。

    五月初一清晨,她早早来到吏部署衙。

    吏部位于晖政门前,署衙旷丽,尽显六部之首的宏阔。

    姜沃一路入内,许多陌生的面孔纷纷停下与她见礼,其中也不乏衡量与探究之意。

    这都在姜沃的意料之中。

    她只入内堂,等候王老尚书和那位神秘同僚的到来。

    王老尚书先至。

    他老人家须发皆白,但确如皇帝所说精神矍铄。

    姜沃见他腰板直挺,眼明目锐,思维敏捷,再听说他今日还是骑马上朝——觉得皇帝估计保守了,感觉王老尚书怎么也能一口气干到八十啊。

    王老尚书与她谈了片刻后,另一位侍郎才至。

    姜沃看清来人时,心中欣喜与压力并存,万般感触只化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