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83-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83-90(第12/17页)

,直接破题而出,定了江夏王李道宗举荐的宇文节做门下省侍中。

    长孙无忌自然很不满,与皇帝谏过多次宇文节不如褚遂良等人,然而这次李治咬死了不松口,非要如此。

    大约是见皇帝如此‘任性’,长孙无忌索性也不在这件事上跟皇帝争了,横竖门下省原本也有他的人——门下省另一位宰辅于志宁便是他的好友。

    出乎李治意料的是,舅舅居然转头动了尚书省!

    尚书省左仆射李勣很快来到皇帝跟前,固求解职。

    李勣苦笑道:“臣原就是武将,这尚书省左仆射实难担起。”尚书省下辖六部,之前这个职位是房玄龄一做二十余年,可见何等要紧。李勣自问在打仗上没问题,但在辅政庶务上,与房相当年实相差悬殊。

    “臣只觉举步维艰,便是留在尚书省,也只能保自己不出错,并不能为陛下做什么。”

    他之前多年驻守并州,论起朝堂事,哪里论的过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不犯错被他们抓住就不错了!

    而李勣也感觉得到,自打上回褚遂良被弹劾,长孙无忌示意他求情他没有接过那个眼神后,长孙无忌待他,就颇为冷淡。

    如今张行成与高季辅两位宰辅又不在了,李勣觉得,自己要再占着尚书左仆射的位置,就太扎眼了。

    说不定一个疏忽被人抓到——那就不是请辞了,而是被人赶下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了。

    彼时李治望着眼前坚持要求去职的李勣,只觉得肺腑冰凉,失望道:“英国公去意已决,朕再难留,由着你吧。”

    “陛下。”李勣望着面前年轻君王,坚定道:“臣并非退却。”

    “当年陛下为晋王时,臣曾说过愿为守并州。那如今,陛下为天下主,臣自为陛下守天下。”

    “若是陛下信得过臣。”李勣屈膝跪地道:“臣愿替陛下掌京畿之师!”

    与其在朝上被人盯着寸步难行……他该回到他最熟悉的军伍中去了!

    随着皇帝扶起他的手,李勣的心也落下来。

    李治深深颔首道:“朕信得过大将军。”

    这一年六月,尚书左仆射李勣请辞,皇帝准辞。

    因嘉其多年战功,册为司空。

    自此,满朝宰辅,除了被皇帝强塞进去的宇文节格格不入外,其余都与长孙太尉交好。

    连皇帝自己都曾在朝上道:“太尉,朕之元舅,先帝所定辅政大臣,凡有所言,朕无不嘉纳。”[2]

    姜沃回想这永徽三年的上半年,也能够理解皇帝此时的郁闷。

    这半年,除了媚娘的身孕,真是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因媚娘待产中,也没有人陪皇帝看奏疏,开解他看到‘某些人’奏疏的不快,皇帝索性把奏疏都推开——反正只需要他朱批‘准奏’即可。

    “太史令陪朕下一局棋吧。”

    “朕原来总与子梧下棋,好像从未与太史令对弈过。”

    君臣二人在窗下对坐。

    皇帝敲着棋子道:“朕已经给媚娘的孩子取好了名字。”

    姜沃做恭听状。

    “李弘。”

    姜沃轻轻放下一枚白子,开口道:“臣敢问陛下,此名可是源自道经中《太上洞渊神咒经》。”

    李治点头:“太史令师门渊源,所知不错。”

    姜沃等到皇帝落子,并且吃掉一片棋子后,才道:“陛下,《咒经》中有云‘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乐’。”[3]

    木子弓口,正是李弘二字。

    此谶语流传之广,跟隋末那句‘李氏当兴’也差不多了。因有此语,乱世中许多造反首领,都会自己的其名李弘,以彰天命。

    她抬眼望着眼前的皇帝:“此名甚重。陛下若赐下此名,只怕会引人猜测,陛下有立储之心。”

    皇帝专注望着棋盘:“朕也并非没有。”

    摩挲着手里的一枚黑子:“况且朕若是无立储之心,旁人也会让朕有的。”

    君臣二人再不言语,专注下棋。

    直到窗外起风,姜沃才转头去看,夏末,似乎要下暴雨了。

    *

    八月初一,武婕妤生下一子。

    皇帝大喜,晋武婕妤为九嫔之首昭仪。

    为子赐名李弘。

    八月初十,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柳奭、尚书右仆射褚遂良、侍中于志宁等,于大朝会上请立皇长子李忠为太子。

    姜沃立在朝上,听完了请立储君事,下朝后来到了立政殿。

    媚娘正倚在靠枕上看书。

    姜沃坐在她旁边,先劝道:“姐姐别累坏了眼睛。”然后才道:“朝上太尉中书令等人提起了立太子事。”

    媚娘搁下书:“长孙太尉到底迈出了这一步。”

    他终于走过了那一条线。

    第89章 陛下躺平了

    永徽三年。

    中秋佳节。

    白日皇帝于甘露殿大宴在京诸宗亲、群臣。

    席间又特赐御用月饼瓜藕并玉箫金管单与长孙太尉。

    长孙无忌原就性傲重颜面,独得御赐便也欢喜,执杯上前谢恩并贺皇帝再得一子。

    皇帝举杯笑应:“舅舅实不必多礼。”之后一饮而尽。

    见皇帝今日喝的又快又多,此时面上已经泛红,长孙无忌不由劝道:“陛下虽兴致好,却也该饮酒有节。”

    李治闻言便搁下了酒杯:“好。”然后揉了揉额头:“朕是有些醉了。”

    长孙无忌原本还想借着今日中秋佳节就太子事再劝两句——前几日诸臣上书请立太子,皇帝只道立嗣乃国本大事,要细细思量两日再与宰辅们议此事。

    然而接下来几日皇帝却根本没动静,连他都不肯见。

    长孙无忌便想着今日佳节再提醒皇帝一句,但见皇帝今日喝的有些多了,倒是不好提了,免得皇帝酒后任性倒是将话说僵。

    又道:“若是陛下有些醉了,不如早散了宴回去歇一歇。”

    李治也点头:“就如舅舅言,少顷便散了吧。”之后便伸手捏了一枚案上的盐渍青梅,似是喝多了酒要压一压。

    含在口中后,大约是觉得梅子味道不错,就很随意地举起彩瓷碟:“舅舅也吃一个吧。”

    长孙无忌伸手拿了一枚。

    姜沃遥见上方舅甥和睦。

    不单她在看,宗亲群臣俱看在眼里。

    *

    是夜,中秋月圆。

    皇后随宫中往年例,于紫薇殿设宴,邀皇帝与后宫赏月——除武昭仪产子未足月不能来,其余妃嫔都到了。

    李治原想留在安仁院陪媚娘的,就听媚娘劝他去赴宴:“皇后娘娘设宴,陛下岂能不去?陛下只管去,不必管我。”

    “朕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