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63章 大唐武德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63章 大唐武德(第2/5页)

大将军帐下的时候,可以将性命托付给一个用兵如神的将帅,他就负责酣畅淋漓地杀上战场就是了。

    可惜,李靖大将军年老不能出征后,在李勣等人的心里,已经没有值得他们折服听命的将领了,他们本身已然是这世间最顶尖的名将,比起相信别人,他们自然更相信自己,除了——

    除了大唐的天策上将!

    他们会不假思索将性命托付,听从他的指挥,指哪儿打哪奋力拼杀。

    相信背后站着的将帅,会带领他们走向胜利,一如从前许多年。

    皇帝很快排布完攻打白岩城之事:李勣负责攻城,李道宗领兵一万负责阻击高句丽援军,张亮负责与太子一起驻守辽东城……各自安排过后,皇帝又对李勣道:“你麾下那个新提拔的先锋将,让他留下来。”

    李勣一怔,随后就了然:应当是皇帝看重其勇猛,要留下护卫太子吧。

    于是立刻领命。

    只是心里稍微有点惋惜:这个新人先锋将,实在是勇不可挡,锐气过人。他原本都已经想好了怎么安排他去破西南城门……不过,还是太子的安危为先。

    似乎看出了他在想什么,皇帝就对李勣道:“朕留下你一个先锋将,再补给你一个如何?”

    “陛下吩咐。”

    “朕。”

    听皇帝说了一个‘朕……’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李勣起初还在静静等着,等了片刻,骤然明白过来,忍不住霍然抬头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二凤皇帝点头:“没错,朕为先锋。”

    为秦王时,他就习惯了每逢出战,必皂衣玄甲亲为先锋领帅诸军。有时候还会拿自己做个诱饵,引敌军入圈套。

    李勣震惊后,也就重重点头:“臣领旨!”

    旁边长孙无忌立刻捂住心口:哪有让原本的先锋将在城内守卫太子,然后一个皇帝跑出去做先锋带头冲的啊!

    作为唯一一个跟到前线来的宰辅,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头都要秃了。

    其实原本在京中时,长孙无忌对房玄龄一直隐隐压他一头是很不痛快,但现在却无比怀念起了房玄龄。

    也怀念在定州负责军需的褚遂良等人,甚至连刘洎都开始想念了——他虽然想摘自己的桃子,但以往倒也是个直言进谏的人,可以一起劝阻皇帝。

    然而所有的想念都是想象。

    长孙无忌只好眼睁睁看这件事安排下去,愁的看起来瞬间都憔悴了好几岁。

    好在他不知皇帝跟太子之后的对话。

    “稚奴,若是朕给你寻一处安全的高地,还会派亲随护卫你——稚奴敢不敢离开辽东城,去此地亲眼看着朕打下白岩城。”

    李治立刻应道:“父皇御驾亲征,甚至亲为先锋,儿子不过出城去观战,如何不敢!”

    皇帝笑着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孩子。”又嘱咐道:“事先不必告诉你舅舅了。”

    可别为了个城池,把大舅子再给气个好歹出来,就得不偿失了。

    等事成后再说吧。

    其实二凤皇帝每个‘浪到飞起’的操作,都不是虎,而是有周密的计划的。

    早在出征前,他就决定要选一城,亲自攻城给太子看,让他亲见得国不易,了解将士血战沙场的艰险——若不亲眼所见,只是从书本和师长口中听到,他或许不能真的明白。

    只有亲眼见过沙场,见过血,才知这大唐的山河来之何等不易。

    当然,教导儿子重要,保住太子的安全更重要。所以他选了十拿九稳的白岩城做教材,而不是辽东城。

    并且除了数百忠心耿耿的亲随,他还安排了一个新发掘的骁勇之士守卫太子:大唐每回对外征战,除了用府兵,也会征兵。这人就是应征‘高句丽之战’的新兵。

    虽是新兵,但在破辽东城一战中,冲锋在先,极为勇猛,皇帝一见便颇喜。因此于战后,特意命人寻了此人引来,赐了些绢帛,又从普通兵士直接连提两级,封了从七品翊麾校尉,先在李勣帐下做个先锋将。

    云湖公公回禀:薛校尉已经奉命在帐外候着了。

    皇帝命宣。

    李治打量了下这位被父皇夸赞,初初崭露头角的三十来岁校尉。

    “末将薛仁贵,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白岩城外的山崖上,李治望着不远处的战场,盯着那个熟悉的玄甲身影在其中厮杀,觉得手心发麻,热血似乎冲向头顶,他耳畔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咚咚’心跳声,壮如军鼓。

    他想起舅舅之前跟他讲的父皇早年征战事——也不只舅舅,太多人与他讲过父皇太多的战绩。

    只是长孙无忌最喜欢讲皇帝年轻的时候。李治也最愿意听:那时候父皇才十九岁,祖父和大伯李建成被宋老生所阻困,父皇带人去救,亲杀入重围,战到“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就此杀退敌军。[1]

    他终于亲眼见到了。

    父皇是如何打下来的天下。

    李治也于此杀声震天的沙场上,深深明白了,父皇为何不顾群臣反对,冒险要将他带来辽东,置身战场之中。

    他原本就想做个好太子,好皇帝,可亲眼见过父皇率军厮杀后,他的手紧紧握住父皇留给他的腰刀:他会拼了命去做个好皇帝!

    长安。

    七月里下了一场大雨,终于凉爽了起来。

    今日原是姜沃的休沐日,正在跟媚娘对坐边看书边说话,就来了个太史局的小宦官,说是有李淳风的信到了。

    这种要紧信函需得姜沃本人落印留名,才能取走,旁人无法代取。

    于是她又去了趟太史局,把师父的信拿了回来。

    姜沃进门,媚娘就抬起头关切道:“辽东如何,天冷下来了吗?”

    媚娘边问边垒了垒手边摇摇欲坠的书,是几本摞在一起的兵书。出名如《孙子兵法》《太公六韬》都不必说,媚娘正在细看的,却是姜沃拿回来的一本《卫公兵法手记》。

    卫公,更具体的称呼是:大唐卫公李靖。

    作为初唐战神级别的人物,李靖如今已年迈,数年未披甲挂帅。卫公便也如孙神医一般,将自己多年征战沙场所悟之道,写成兵法手记,要传给大唐后世将领。

    皇帝是要求将领们皆熟读此书的。

    姜沃不是将领,但也有法子搞到一本。

    此时她走到桌前,与媚娘一起将桌上的笔墨先挪开,免得不小心污了书信。这才把李淳风的书信拿出来看。

    李淳风给袁师和弟子写的信,很有分寸,一点儿军机要事不提,顶多提一句如今驻扎在何处城池。其余的便都是大篇记述高句丽的风水地貌、气候风象……

    “辽东的天,开始变冷了。”

    姜沃记得历史上二凤皇帝亲征高句丽,起初连克十一城,并无太大阻碍,最后就是在高句丽一座名为安市的坚城下受阻,城固难破再加上天气严寒,在这两种不利情况下退兵的。

    因最终未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