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40章 手握宝珠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40章 手握宝珠(第4/5页)

人就会磕的满脸血。

    就连他饮多了酒,次日张玄素、于志宁等人一定就知道了,然后纷纷扛着一张棺材脸来劝谏。他们这等臣子,见圣人都是轻易不跪的,何况于太子。就是站在下头一句句硬邦邦砸过来。

    太子若是吃这一套,根本不会与皇帝走到今日这一步。

    张玄素等人越劝,太子越不听,有时索性躺倒,做出醉态睡去,臣子总不能上前来摇晃太子殿下,屡屡气的拂袖而去。

    太子风评日差。

    今日太子见了父皇的‘安分改过’四个字,忽然就很想笑。

    不但想笑,他还有了兴致。

    “把鼓抬上来。”

    元宵灯会后,太子命将作监做一面大鼓,说要学奏乐。既是太子所要,又不是要什么兵器甲胄,将作监很快就完工送了过去。阎立本还傻白甜地想:太子殿下莫不是想私下学奏圣人的《秦王破阵曲》,以此父子和睦?

    于是送来了一面很好的大鼓。

    “咚!咚!咚!”

    鼓声响彻天际,惊得东宫飞鸟成群而起。

    后殿太子妃抱着儿子只是落泪。

    太子殿下如此击鼓……尧舜之时,便有申诉冤枉者可击鼓的旧事,唐律中更有‘登闻鼓一响,主司必得受理冤案’的规定。

    太子,这是在击鼓鸣冤吗?

    可,东宫若冤,谁又是过失者?

    圣人一定又会大怒的。

    太子妃落泪不止。

    太子击鼓不过片刻,张玄素飞奔赶来。

    他在殿门外跪下,伏地叩首:“臣恳请太子保重自身。”

    张玄素若再硬邦邦的斥责劝说,太子才不理会,就当敲鼓的背景音了。但今日张玄素这这样一跪一叩首,抬起脸来老泪纵横,哭着哀求太子保重,却让李承乾停了手。

    他盯了张玄素片刻。

    李承乾看着进了东宫后,愈见苍老的师傅,在自己跟前叩首哀求,只想说,你辞了东宫官吧。

    不必呆在这里了。

    但没说出口——说了也无益,这原不是他能决定的。

    李承乾把鼓槌扔在地上,转身走了。

    而张玄素却因叩首那一下子着实实在,此时额头上都青了。抬起头来时还有些头晕,只得在地上跪坐了片刻才勉强能站起来。

    心底尽是凄凉:太子如此,将来社稷如何是好?

    可……真要请奏陛下废太子吗?若是太子只是长子或者只是嫡子也罢了,可太子是嫡长子啊,他不做太子,还能保住命吗?

    太史局。

    李治与姜沃对坐。

    晋王团队里的人到底少,总是无人可商量事。因棉花之事,李治和姜沃走的比旁人略近些也无妨,总是过了御前的。

    于是李治常年拿着棉花种植试验的新消息来与她说,顺带与姜沃提起关于储位之事。

    姜沃原以为自己跟着师父们修炼‘云淡风轻’已经很有境界了,如今看晋王这种自学成才的,也很到位啊。

    两人从不密谈。

    太史局内,众人都在各自忙着公务,时常会有各王府公侯勋贵之家命属官来请教吉期,人来人往。

    有点像是大型办公室,各种声音、人员混杂。

    然而两人就在太史局内,就在这人来人往众人眼皮下,非常自然的讨论储君之事。

    当真是做到了灯下黑与大隐隐于朝。

    再没人能想到,一个皇子,一个太史丞,就在这公开场合讨论有关国本的大事。

    晋王的表情没有一点破绽。

    他不但声音很轻,言语也很简略,比如现在,他手捏一枝棉花,脸上还带着一点丰收的喜悦,说的话却完全是另外一件事:“太子哥哥的行事我真看不懂了,若自暴自弃,起先便不必上表。但若说太子哥哥想与父皇求和,那怎么又闹出那一出击鼓。”

    太子要是真愤怒于李泰的赏赐超过他,那就不用在父皇施恩东宫的时候,上表请辞,恪守自己的度支。

    知道太子上表时,李泰都吓了一跳,以为太子被刺激的支棱了起来,开始要做个勤俭节约守礼法规矩的太子了。

    谁料太子反手就来了个‘东宫击鼓鸣冤’,把皇帝气的饭都吃不下去,头疼到宣了好几回尚药局。

    姜沃倒是能理解太子的分裂感——道理是懂得,但是情难自已。

    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但太子这个地位就是千年防贼的。

    就像站在悬崖边的一个人,要一直防着被别人推下去,防着自己失足落下去。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这种心理压力的。有的人甚至愿意一了百了,自己跳下去少受折磨。

    姜沃又想起前世看的末世文,主角是怎么艰难求生,每一天都是朝不保夕的活下去——但那是主角,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脆弱与逃避痛苦是人类的天性。更多的人是小说里都不会提起的配角,直接选择躺平认命。

    李治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姜太史丞这里惯以泉水煮茗叶待客,而非各类饮子,他喝惯了也觉得不错。尤其是用过肉食后喝一杯很舒服。

    端起杯子来喝了一口后,李治就看着姜沃,等她的回答。

    姜沃知道很难跟古人解释‘心理疾病’这个词,索性换了个方式,先问道:“王爷,听说外头近来流行各种传奇书?”

    “是呢,许多酒肆也雇了说书人讲书,多是神仙鬼怪、善恶报应的传奇,太史丞想看?我打发人去书肆给你买一些回来?”

    大唐的诗歌太耀眼夺目,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古典小说亦是起源于唐代,比如《莺莺传》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

    只是这时候多是短篇《xx传》《xx记》,统称为传奇。

    毕竟光印刷术的限制,就让长篇小说很难出现了。此时流行于市井之间的皆是短篇传奇类小说,往往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由说书人讲完。

    这类传奇故事因短小精悍,抄写起来费笔墨也少,流通就广,掖庭中就私下流传着许多外头传奇的手抄本,尤其是值夜的时候,宫中又不许聚赌聚饮,便互相讲新鲜故事打发时间。

    姜沃先谢过李治要给她带书,又笑道:“我近来想到一个传奇故事,等我改日写了,请王爷看一看好不好?”

    李治就知她有话未说尽,不好说尽,只好付与故事中人。

    于是莞尔道:“好,姜太史丞若写了传奇,我必用心拜读。”

    李治话音还未落,就见有小宦官匆匆进来,一见晋王连忙过来行礼,然后在跟前悄声禀报一事,又躬身:“圣人令晋王这就过立政殿去。”

    李治从来温和如水的神情,在听过这事后,都似乎有些裂开的迹象,起身与姜沃作别,奔御前去了。

    姜沃也听到了那宦官的回话。

    那宦官低声回话是习惯,倒没有隐瞒的意思。毕竟这件事估计很快所有人都会知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