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3章 桃色新闻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3章 桃色新闻(第2/5页)

是她只对媚娘道:“姐姐不去御前也好。据说御前都插不下脚去啦,前朝后宫每日等着求见圣人的几乎排到了九成宫外。”

    这世上别说皇帝这种一言九鼎决天下人生死的天子了,就算芝麻大小的官,只要有点权,也是门前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的。

    姜沃还记得当时住院的时候,她的手术大夫有段时间就心神不宁。听护士们八卦,说周副主任最近有大心事,想看看老主任退休后他能不能再进一步。他之前是院长的学生哩,最近总想找机会多去跟院长老师唠唠心里话,偏生院长那里就没有断了人的时候,周副主任去跑了几次,里头都有人!

    这才是一个医院的院长。

    足以想象二凤皇帝有多么忙,多少人想要在他跟前出现,求一句金口玉言。

    媚娘是下定决心就不会回头的人,也只笑道:“对了,今儿你带回来一箱东西,是什么?”今日姜沃回来的时候,身后还跟着帮忙抬箱子的小宦官呢。

    姜沃也就兴致勃勃道:“是我刚请将作监做了一口特别的锅出来!姐姐等着吃新鲜的菜肴吧。”

    姜沃请将作监打了一口炒锅出来。

    没错,这会子还没有正经的炒锅与炒菜一说![1]

    中华特有的烹饪炒菜一道,要到宋朝才推传开来。此时做饭方式基本都是烤、蒸、煮。

    姜沃早就想吃一口小炒肉和炝锅爆香的炒青菜了。

    随着她在前朝日渐久了,最要紧的是经过阎立本这位将作少监,她与将作监内就熟络起来,终于把炒锅从设想变成了实物。

    “姐姐不知道,吃上一口东西真不容易!”

    姜沃提起来还有一肚子苦水呢。

    这口炒锅差点就回不来了,因遇到了拦路虎李淳风。

    且说李淳风此人,标准的天才人物,不但星象家、风水家这种本职工作做得好,触类旁通别的方面也很出彩。

    比如以他腹中诗书文章,拉去国子监做个老师教生员也是没问题的;再比如这动手能力,他对浑天仪改造出的贡献,可不只是理论上的,还有物理上的亲手改造。

    他闲了还会画设计图纸,甚至会自己动手制作各色机关枢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李淳风这里就很顺当:他是一边利其器一边善其事。

    连姜沃现在用的卦盘,都是李淳风亲手设计打造,自己年轻时用过一阵子,后来传给关门弟子的。

    阎立本曾跟姜沃感叹过:“李仙师的本事,若是肯来我将作监,这少监的位置让给他也不是不可以哇!”

    他光想画画不想管理这将作监了。

    李淳风是做师父的,又只收了一个弟子,难免想徒弟将自己所有本事都学了去,免得将来失传。

    但姜沃一来年纪小,要专心于天文风水,其余还未及学;二来,李淳风素日摆弄机关巧物之时,觉得弟子似乎不太感冒,远没有学卦象来的专注。

    正有些遗憾呢,却忽然听将作监的熟人说起,姜太史丞请他们帮忙打造器物。

    说是做了大铁圆盘和一支方头铁杆,给李淳风惊喜的:这样大的铁盘,莫不是她要研作新的用来占星的星盘?

    于是面上不说,私下里分外关心。

    结果关心到最后,发现小徒弟做的并不是星盘,而是一口锅!

    给李淳风气完了。

    不顾自己熬夜勘星的疲倦,当即把姜沃叫到静室里去,拉上袁天罡要一并给徒弟考试。

    严肃认真地考试!

    李淳风特意不问近来教授的《星经》,却将三四年前教过的知识拿出来问。还特意问的刁钻,不挑书本子上有的,只挑自己口授私传的。

    袁天罡依旧在一旁卧着,一派高人模样,心里却都想着,若是小徒弟答不出来,怎么给她求情了。到底还是十几岁的孩子,除了日常学习,还要应付外头的官场,能不出错已经很好,这些生僻不常用的兆象,她忘了也是有的。

    谁料姜沃都答了出来。

    而且她没有作弊,并不是通过‘小爱同学’存储在系统里的知识来应付李淳风,而是就背过了,背熟了,日日不敢忘。

    她知道,在如今的官场,她想要站住,必要专业素养过硬才行。

    若是她的专业马马虎虎,就会被同样马马虎虎的男人取代。甚至她要是九十分,也会被七十分的男人取代。

    唯有她做到一百分,才能守住自己的位置。

    所以两位师父传授的东西,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她常日复习从未放下。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熟能生巧也是正理,若是背都背不熟,再不能巧用。

    别的书籍姜沃都能存起来,等着想用的时候再去搜索,唯有本家知识不行。她要不停的熟练,再熟练,才能到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程度。这跟存在系统里的其它书完全不一样。

    见她学的如此扎实,李淳风的气倒是平了。

    姜沃又乖乖道:“我能做官,正因是师父们的徒弟,故而再不敢懈怠,给师父们丢脸的。”

    李淳风的脸色已经人如其名如沐春风起来。

    袁天罡适时在旁道:“学的很不错。”

    “好了,淳风,人生在世难免吃喝二字。且咱们自打收了弟子,新鲜的吃食就没断过,可见孩子孝心。”

    至今袁天罡早起吃粥都要配茶叶蛋,天越冷他越高兴,因可以把蛋多泡几日不怕坏更进滋味。

    李淳风也就露了笑脸:“好吧,既如此,这锅与铲还你,赶明儿亲手做两道小菜给师父们吃才好。”

    到底又嘱咐道:“这太史局内也有几个匠人,专供我使用,你下次再做什么小东西,不必去将作监了。”

    可别去将作监请人家打锅啦!

    姜沃这才把炒锅拿了回来。

    媚娘听说这么不容易,就道:“那咱们去厨下吧,你这锅也奇特,总要告诉李厨娘怎样做,再者你也学学,好亲手做两道孝敬两位仙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姜沃真正要在唐朝用炒锅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冒出一句伟大的话。

    炒菜要好吃,一要火候,二要油,三要调味。当然,在这些诀窍之前,最基本必不可缺的还要有铁锅和铁铲,以上,都是这个年代的奢侈品。

    首先铁器就极为值钱,现代随手能买到的菜刀,在古代寻常人家都属于一份要紧财产,一定要保存好的,更别提那些珍贵的用于耕种的铁器。

    国家对铁器也很看重,大唐冶炼技术是当世第一,许多番邦使团包括倭国使团、新罗使团等来朝拜时,也有想购买铁器私下运回去的。均被查处禁绝,比卖粮不卖种查的更严。

    这样的精铁炒锅,一般人家实在也没有财力购买。

    再者便是火候,寻常人也不像宫里一样,大灶小灶有的是,还配烧火丫头小子。再及油盐酱醋都是昂贵之物,俱李厨娘道外头煮菜舍得放足官盐的就是好人家啦,什么大酱与荤油都得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