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9章 功过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9章 功过(第2/3页)

理寺论罪!”

    原本看姜沃的众人,又像向日葵一样刷的把头甩回来,面对李淳风,然后齐齐应是。

    姜沃赶上了训话的小尾巴。

    听师父这意思,太史局里有人心思乱了,在外跟人议论起天象来了?

    且说李淳风方才的话还真不是吓唬人:姜沃也是进了太史局才知道,在现代热爱观星是天文学家的苗子,但在古代,若是没有官方授权,热爱观星就是下大狱的苗子了。

    律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观天画地,诡说灾祥,妄陈吉凶,绞。”[1]

    太史局这种官方认证过观星部门,其内官员出得门后,也不可妄议星象。

    当然,要是闭门掩户私下里说几句没人知道也罢了,要是公开发言传播起来,必是要论罪的。

    近来朝局实在诡秘,不少人想从天象不吉入手,顺理成章让太子下台。

    因此李淳风于太史局内令五申,每过几天就要重训一遍,给众人紧紧弦。

    除开‘生员’这种学生外,太史局正式官员只有二十八人,也是取二十八星宿之意。

    此时数十人一齐听训,大气不敢出。

    直到太史令李淳风离开气氛才松动起来。

    姜沃就听周元宝跟旁边人道:“谁敢在外面乱说呢?万一再叫袁仙师和太史令给卦出来,岂不是找死?”

    上司是玄学宗师神机妙算,真令人压力山大。

    一回头见了姜沃,周元宝立刻眼巴巴起来:“姜太史丞回来了?有带好吃的点心吗?”

    姜沃摇头,又道:“明儿给你带吧。”她倒是有事要问元宝同学。

    周元宝的嫡亲哥哥就在鸿胪寺,姜沃便问他:“听说新罗国的使团来了,来做什么呀?”

    她不能上朝,消息总不够灵通。

    周元宝一听明儿有宫正司的特制点心吃,立刻搜肠刮肚,将自己知道的那些消息都倒出来给姜沃:“听说是来求援的。新罗被高句丽打了,他们打不过,来求陛下出兵的!”

    姜沃特意去找了舆图看。

    高句丽虽然名字像高丽,但其实是辽东一带,而后世说的思密达国,此时正国分裂,小小一块地盘挤着‘百济、新罗和加耶国’,个县城大的地方总是彼此打来打去不说,还经常会挨北边的高句丽或是隔海的倭国的打。

    “陛下才不会出兵高句丽去帮新罗女王的。”刘司正在听说了新罗使团的要求后,头摇的像拨浪鼓。

    “咱们家中长辈都是经过前朝末年的。”刘司正转头对媚娘道:“令尊可不就是最先从龙的功臣?那时候民不聊生,可不就是隋炀帝横征暴敛,还征高句丽的缘故,辽东啊,死了多少人!”

    但凡新朝,做舆论工作的时候,一定会贬前朝,以表得国之正,是解苍生于倒悬的大义。

    何况隋炀帝杨广,也实在是个酷烈人物。

    征高句丽劳民伤财。

    “这几年才听不见那歌了,我小时候还有人唱呢,叫《无向辽东浪死歌》。”刘司正还记得两句,哼起了一首凄凉的小调:“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2]

    “总之是,宁愿就死,也不肯再顺应官府征兵去高句丽的!”

    听说新罗使臣是为求大唐出兵打高句丽,刘司正觉得自己是白教那女王使节规矩了,估计陛下都不会见她。

    姜沃对唐朝到底有没有打过高句丽记不太清了——主要是大唐盛世,实在是武德充沛,哪个将领手下没有个灭一国的战绩,都不太拿得出手似的。

    不过,就算打也不可能是现在。

    国家大事,储位传承最要紧。

    太子这件事悬而未决,什么高句丽,什么新罗倭国,全都得往后稍稍。

    这新罗善德女王大概也被高昌国的衰气传染了,派使团来的很不是时候。

    果然,二凤皇帝直接因病没见新罗使团,只是通过鸿胪寺发表了下意见:哦,新罗被打了啊,那朕派个使团去高句丽吧,跟他们说一声最好以和为贵。

    新罗使节心梗:天可汗啊,您这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啊!

    新罗使团原本不肯走,想要继续在此盘桓磨一磨大唐出兵,鸿胪寺被缠的受不了,又送了两次折子,把二凤皇帝给搞烦了,直接表示:守不住自家国土说明君王不行,要不我挑个人去继承你们新罗王位?

    新罗使团这才灰头土脸跑路了,生怕真的救兵没请到,倒是请回去一位天可汗封的新罗王。

    因太子的事儿不好明说,新罗使团就成了朝野中广泛交流的话题。继而把杨广征高句丽,隋朝山河破碎的旧事又拎出来挂墙头。

    倒霉的隋炀帝,本来隋亡日久,近些年没啥人骂他了。

    现在又卷土重来,人人都将他的过失拎出来骂了再骂。

    朝臣们借此机会纷纷开始写文骂隋炀帝,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想以此提醒皇帝,隋朝是怎么二世而亡的,不就是继承人没选好吗!陛下啊,咱们大唐不能重蹈覆辙啊!

    九成宫,兽苑。

    “隋炀帝所为都是错的吗?”

    问出这句话的是李治。

    媚娘手里握着小猞猁毛茸茸的尾巴,听李治这么问,便道:“不尽然。”

    继上回探讨过‘探望太子’事后,这是她与李治第四次在兽苑‘偶遇’。两人从未约过时间,但似乎有了种细腻而心照不宣的默契。

    让媚娘觉得靠谱的是,李治每回与她谈话都非常有礼貌,并未做出一点逾越之举。

    不但如此,每回还都带着探讨的态度,与她讨论一些朝局问题——若李治是那种奔着色相来,准备占男女便宜的架势,媚娘早跑了——在这个情势下,跟一个皇子闹出桃色新闻来,只怕性命不保。

    媚娘可是很爱惜自己小命的。

    而李治这里,是真想跟能理解他的人说说话。父皇给他分发的属官,一个比一个正统古板(当然有不正统的想法也不敢跟个小皇子说),以至于李治跟他们说话,还不如自己去看儒家典籍。

    唯一一个能理解他的,就是崔朝,还一年半载的回不来!

    李治寂寞的在宫里画圈圈。

    因近来高句丽一事,隋炀帝又被拉出来一遍遍细数亡国过失。昨儿皇帝忽然叫了李治去,让他回去细想一想,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是否全是过失,日后再去回答。

    李治想了一夜,已经有了基础的腹稿。

    今日正巧见了媚娘,便拿这个热门话题来说。

    要不说是热门话题呢,媚娘也觉得巧:“昨夜我与姜太史丞也说起这事儿。”李治只看到她的侧脸,觉得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一点粉红轻白,不由面上一红,转过头去看着猞猁。

    两人说话都看着毛茸茸。

    “隋炀帝横征暴敛、奢靡无度、穷兵黩武等过失不必再说。但也是有远见的。”

    小猞猁特别乖,媚娘可以一点点摸索它的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