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23-30(第17/18页)
是新生,那么思想自然也要跟着新生。
长顺被这一声叹气吓得腿又开始发软。
陛下又又又发现了什么吗!
他他他,没做出什么惹得陛下不喜之事吧?
难道今天来求见皇帝是个错误?
长顺脑袋上形象地出现了两条非常宽的面条泪。
安临琛回神:“……”
很好,这么大的心声想看不到都难。
安临琛:“嗯,做得还不错。这些稿子里有不少能用的。但是这般排版不太行。后面的事情会另行通知,先下去吧。”
长顺战战兢兢,却没立刻走。
安临琛:“嗯?还有何事?”
长顺深吸一口气:“陛下,储秀宫各位小主听说内廷现下开展了一个‘扫盲班’活动。不少小主表示她们也能尽一份力。可以教授一些愿意去她们那的宫人们,为陛下分忧。为夫子分忧。”
也是听到了扫盲班只需要教些基础的识字,不少编不出故事的庶妃们都将目光转移了过来。尤其是一些小脚庶妃,她们非常明确的感受到陛下对裹脚这一习俗的不喜,自是着急给自己找出路。
若是能抓住这个教书的机会,哪怕只是一点小恩小惠,但施出去总没坏处。
说不得未来就是救命稻草呢。
安临琛扬眉,会主动找活干了?
倒也不是不可以。
安临琛点头:“如此,先内部排出个章程,若是可行就直接进行,另自愿原则,不拘太监还是宫女都可一起听课。”
长顺:“是!”
安临琛:“行了,下去吧。”
长顺:“小的告退。”
长顺行礼结束就退了出去,安临琛仍旧坐在原位没动,手指敲击着桌面,一脸深沉。
麦冬同样老实的站在桌案后面一动不动,心里却在唱着悲悲戚戚的调子——这明晃晃拉人、结党营私的手段,陛下怎么还答应呀,也不管管,以后这后宫怕是能被渗成筛子哦。
唉,咱家受累,多忙忙多看着点吧……
也不知道圣上是不是也在想这件事,难不成是故意的?
嗯!一定是这样,得提醒自己看好的那几个小子小心些。
安临琛没有注意到麦冬在想些什么东西。
他的关注点放在了另一个重要的点上:刚拿到报纸的时候他才想到,这个世界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得如何他不知道。
而想要发行一版面向全国的报纸。哪怕做成月刊,也是很大手笔了。
现下的技术能够支撑他发行吗?
安临琛直接百度了下麦冬。
麦冬果然了解。
“陛下,不必担忧,如今的印刷业很发达的。光是宋大家的《天工开物》一书就有详细记载,给了不少人出路。现今的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品种繁多。”
“且内廷织染局下有印染司,陛下可以先行让内廷试验一下这‘报纸’需求。”
安临琛:“嗯?宫内的所有纸张都是自己做的?”
麦冬:“那倒不是,织染局主要是做衣服的,纸张只是附带。通常宫内书写的纸张都是安徽宣州府进贡的宣纸。其他各类纸张也是出宫采买居多。并没有大批量生产。”
纸张也算是民间使用非常频繁的东西,朝廷若是插手,少做点供自己用没什么,若是大范围制作,就有与民争利的由头让人攻击诟病了。
“至于印刷术,现今都是活字印刷,不过版印、套印、彩印的手艺同样是主流存在。宫中藏书众多,同样有不少懂得这方面手艺的人。”
前朝皇帝想求长生,经文抄本就没断过,印刷的人和物件都整齐的存放着呢。
安临琛直击重点:“那现在都能生产些什么纸张?造价几何,速度如何?”
据他所知,现代用来印刷报刊课本的纸张叫新闻纸。纸质松轻、有较好的弹性、吸墨性能好,保证了油墨能较好地固着在纸面上。
除却不宜长期存放,保存时间短,没什么缺点。
但显然,这对于一份想要用来售卖的报纸来说,并不算缺点。
他想要在这个时代找一份新闻纸的替代品。
麦冬心声里小人挠头:“造价有贵有贱,速度很快,各地都有靠着纸张发家的大户。在臣看来,如今的制纸工艺挺成熟。”
陛下这话问得没头没脑,他有点不明白圣上为什么会突然将话题跳到这里。
不管哪里缺纸,宫里都不会缺。
不过既然陛下问了,他老实作答就是。
安临琛白了一眼:“仔细介绍,哪些地方有些什么纸?何种用途?”
这回答跟没回答有什么区别?
他就是想看看如今有没有和新闻纸类似的纸,在哪里出产。
麦冬低头:“是,陛下。”
他先是在脑袋里迅速过了一遍,才开口做介绍:“自宋起,文人们对于纸张需求就越来越大,那时的造纸业就已经很繁荣了,规模和产量都远超如今水平。”
“皮、竹、草等均可用以造纸。分类挺多,容臣慢慢说。”
“第一大类是布头笺,是用碎布制造的优质纸张,质地细腻,适合创作,这一类纸是大部分文人们常用的纸张,多产于蜀中地区。”
“第二类是澄心堂纸做代表的各色贵重宣纸,据说澄心堂纸是唐时的李煜皇帝委托金陵特设局加工的。非常珍贵,至今依然算是纸中的贵族,是代表地位象征的纸张。”
“接下来是小竹纸和各类金粉彩笺,小竹纸是较为普遍的纸张,备考的学子、诗人都爱用,多数来自闽南地区的竹纸产业。彩笺纸带色带香,防虫功效强劲,很受欢迎。造纸可是闽南地区的支柱产业呢。”
“另外就是藏经纸,张以丝蚕为原料,用黄蘖汁进行染色,成品呈现金黄色,能抗虫蛀水渍,纸性坚韧。经打蜡后,纸张光滑有韧性,方便储存又非常防蛀,十分受欢迎。毕竟前、咳咳,楚朝当时佛教和道教盛行,这种藏经纸现在还剩很多。”
“除了前面说的。日常里普通民众用麻草做的黄白麻沙纸多。富贵人家则用各类宣纸的多,譬如罗纹纸、棉连纸。还有些特殊的纸张比如竹制连七纸,观音纸,榜纸,大内细密洒金五色粉笺,印金花五色笺,瓷青纸,吴中洒金纸,松江谭笺,泾县连四纸,高丽蚕茧纸等。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用途。”
麦冬一口气说了一大串,逻辑清晰吐字轻快,安临琛脑子里立刻有了些大致概念。
安临琛:“那印刷呢?”
麦冬:“从科举复苏开始,各类书本、考卷的需求量急速增加。根据臣所知,最近的私刻的人家收入很不错。官刻也忙,寺刻倒是没什么动静。”
安临琛:“寺刻?”
麦冬迅速讲解了三者的区别。
简单来说,大锦印刷业分三大类:官刻、私刻以及寺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