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23-30(第13/18页)



    作为入宫有段时间的太监,他是知道琉璃这种昂贵东西的。

    琉璃的一大特点就是通透。

    而他居然可以用这么廉价的材料,烧出相似的东西吗?

    金斗的眼睛亮了起来。

    此后,但凡轮到他开火看火,金斗都会捎带不同比例的东西放进去煅烧。

    不断尝试后,最终得到了一根晶莹剔透的透明簪子。

    簪子约三寸长,顶端有着半开不开的梅花,在太阳底下折射出细碎的光。

    注释:①京畿读音为jīng jī,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②督捕司(掌督捕捉逃犯、缉拿要犯之事。

    第29章

    太和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

    相似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已然进了深秋。

    宫女秋静手脚利索地收拾好了自己,看了眼小小的妆盒,小心翼翼地抽出了那根新得的簪子,这根簪子全身通透,泛着微微的绿,最顶端似雕刻着几朵梅花,含羞待放的样子像极了年轻小姑娘。

    看得出做工不细致,但她仍旧非常珍惜、仔细地别进了头发里。

    侍弄完头发,秋静又拿水面当镜,再次将簪子正了正。这才心情很好的出了门赶去上差。

    秋静是乾清宫的前院宫女,正五品。

    她进宫时长不算短,从最开始的无品级小宫女慢慢爬到了现在的位置。

    陛下身边的御前尚义①还不齐全,她如今正在朝着这个职位努力。

    今天是她的十五岁生辰。

    这日子特殊,若是放在民间,就该庆祝一下少女及笄成年了。放在宫里,只能是一个一如往常的清晨。

    但总归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她摸了摸头上的新簪子,笑眼弯弯。

    秋静想来人缘不错,今日轮到她执勤,一路走过去不少人和她打招呼。她头上的簪子也被重点招呼了出来。

    无他,看着粗陋简单了些,但胜在新奇。

    秋静倒也坦荡,每次有人问他都大大方地说是自家弟弟送的。

    但她怎么也没想到,问她头上簪子的人里面,居然还包含了当今圣上!

    天气高爽,安临琛的朝服外配备上了薄薄的披风,正走在去往每日早朝的路上。

    秋静就是这个时间段里撞入了帝王的眼睛。

    准确来说,是秋静的头。

    那透明簪子反射光一晃而过,直直的照进了安临琛的眼里。

    偏时间临近早朝,安临琛来不及拉人问话,只简单的交代了麦冬问下今日执勤宫女是谁等待后宣。

    秋静在接到前殿公公的召请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出什么事情了?怎么突然就接到了陛下的传召?

    早朝结束,秋静晕晕乎乎地跟着走到了乾清宫。

    她的职位,只够她每日来到殿前的走一遭做清理,这还是她第一次进入乾清宫正殿。

    座上的君王声音温和:“免礼平身。你头上这簪子,哪里来的。”

    秋静心中忐忑,更是不敢抬头,只在行礼的时候悄悄瞄了眼那明黄色的裙边。

    突然听到这个问话,她瞬间懵了下,接着才理清思路说出了今天说了不少次的答案:“回皇上,是小人的弟弟送的;说是自己闲来无事无意中烧出来的,他就在火药局当差。”

    “小人的弟弟不是亲弟弟,只是和小人一起进的宫,都是苦命人,一直以姐弟相称。”

    秋静本来只想说前半段,但若是按照宫规,宫内当差的宫女是没有权利接收外面人送进宫内的东西的。她怕解释不清,下意识地将弟弟也是内廷人说了出来。

    后面加的这句话显然引起了皇帝的兴趣。

    “哦?火药局?”

    秋静:“是。小人的弟弟是火药局的一名杂役。”

    “今日是小人及笄的日子,这簪子是他利用空余时间自己打了送我的。听弟弟说,并没费什么银钱,是他拿沙子石头烧出来的。”

    秋静越说越紧张,深怕自己一个表达不到位就给自己弟弟扣上‘偷懒耍滑’、‘贪墨银两’的名头。

    这句话引来的安临琛真正的兴趣:“嗯?自己用沙子石头烧出来的?”

    这不就是最开始的玻璃吗?

    秋静肯定点头,她弟弟是这么说的,那她自然这么相信。

    ……事情到最后,秋静留下了簪子,抱着陛下的赏赐回了自己住处。

    而金斗,同样有人急急地去召唤了。

    安临琛是真的好奇。

    只要秋静没撒谎,这个叫金斗的就是绝对的奇才。

    单枪匹马、一个人将玻璃给折腾出来了!

    而且听起来,这人应该相当年轻。

    严格来讲,在古代历史上,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玻璃制造技术的。

    现在的锦朝也没有烧制玻璃的技术,不过他们能够制造出和玻璃相似的材料——琉璃。

    琉璃的性质与玻璃相似,但成分不同。而此时烧制的琉璃,是一种有别于西方钠钙玻璃体系的铅钡玻璃体系。

    制造琉璃的历史非常漫长,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铸造青铜器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将其制成琉璃。

    即,这透明好看的家伙,是武器或者说其他重要器具的衍生品。

    自是既贵又少。

    与此同时,现在烧制出的琉璃透明度不高、模糊迷蒙者居多,不如玻璃来得透亮。

    而且琉璃器具只能盛些不热、轻巧的东西。甚至用琉璃杯盛温酒,琉璃都会开裂,实用性很低。

    且与之相比,另一种同样精美的器具——瓷器,就更好一些。不但外形漂亮,耐热性好,相对易得,实用性更高。

    实用至上,从古至今都是华夏人民的朴素追求。

    人们早早掌握了瓷器的烧制技术,在瓷器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不实用的琉璃自是被抛却。

    安临琛手里摩挲着这根短短的簪子,眼睛却盯着不远处透过窗纸晕出的光晕出神。

    仿佛那透着光的窗纸已经变成了通透的玻璃。

    帝王常居的居所,自然所有材料都是最好的。

    紫禁城中,三大殿糊窗户所用的纸叫高丽纸,这种纸透明白净,经久耐用,能够很好地抵挡风雨。

    虽说是高等的纸张,但说到底仍旧还是纸。

    帝王用的都是纸了,民间自然也是纸居多。

    此时建筑有檐,雨水轻易无法淋到窗户。普通人结贴窗户一般用竹篾纸,比较透亮;富贵人家用油浸过的桐油纸。防潮、透光度更好。还有些人家会糊一层纱窗。

    而这些窗,上面用的东西再轻巧,也比不过玻璃的通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