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裴家夫郎》 70-80(第14/15页)
因过年有各种花销,他先把零头取了出来,花不完就继续攒着。
今年又杀了一头年猪。
从杀猪那天,裴家天天都飘出肉香味,不但自己吃、待客用,还卖了一些给村里人,价钱自然比镇上便宜点。
白狗啃骨头吃肉渣,也跟着喝些肉汤,眼睁睁看着肥了一圈。
裴曜不许它出去乱跑,万一被人盯上。
它有各种大骨头,甚至慵懒了几分,天天不是趴在狗窝前抱着骨头啃两口,就是躺在麻袋上,一只爪子护着骨头,睡眼惺忪打盹,也不怎么往外跑。
老黄狗牙口不好了,吃的多是碎肉和肉汤。
年节时,裴家只要有亲戚过来,就是一顿好肉好饭,油水足得不行。
而裴曜赶在腊月十六的时候,往廖记送了十二个木雕,顺便给廖诚良也带了包梅子干。
金梅镇的梅子干在府城也是好东西,因味道好,这么多年都兴盛不衰,年节时,燕秋府城有余钱的人,总会买一些来摆碟。
廖诚良属实没想到,还能沾着乡下小后生的光。
裴曜之前总是听老爹说梅子干有大的车马商队贩到府城,他冬天在府城找颜料铺子闲逛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糕点蜜饯铺子里,从金梅镇来的梅子干确实价贵,即使这样,买的人还不少,因此心中有数。
他知道,府城要什么有什么,像一些瓜菜之类的,人家根本不稀罕,再说了,带着也沉甸甸的,因此没有送去现眼。
梅子干就不同了,以后来往得多,相处好一点,总是没错的。
虽说是钱货往来,但廖诚良确实待他厚道,他诚心给对方送一份。
年前和年节时忙忙碌碌,等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把这个年过完。
正月尚冷,但雪不知不觉在融化了。
天渐渐暖起来,屋顶上的雪白天消解成水,滴滴答答淌下,夜里便结了冰溜子,长长尖尖杵在那里。
小孩兴高采烈用竹竿敲冰溜子玩,看谁打下来的更大更长。
地面也有冰,很多老人不敢乱走。
等残雪消融,冰溜子消失不见,长夏看见藏在枯草底下的一株细嫩绿芽在风中颤巍巍晃动,就知道春来了。
风不再冷冽,吹在脸上变得和煦。
看够了可怜的幼芽,他起身,背着一捆捡的树枝,一颗心变得雀跃欢欣,下了山坡往家里走。
湾儿村村后到处都是树木。
树上已经有了褐色的小鼓包,离得近了才能看到,鼓包尖尖上有一点不显眼的绿,只待舒展。
长夏忽然听到一声呼喊。
是裴曜。
他回应一声,再往前走,就看见不远处熟悉的高挑身影。
裴曜今天跟着爹到里正家听消息去了。
这几天正传言,朝廷要派发甘薯的种薯了。
村里人只要聚在一块儿,都在说这件事,也有人去镇上的亲戚家里打听,不知要如何拿到手。
阿爹去串门子了,阿爷和阿奶在家门口和几个老头老太太晒太阳说闲话。
他闲着没事,干脆带了根麻绳出来捡柴火。
见裴曜找出来,长夏心中也有一点期待。
不等他出声询问,等不及的少年人飞奔而来。
年少恣意的身影,像一阵畅快掠过的风,吹过树林,拂过衣摆和发稍,直直在心间荡出涟漪。
第80章 甘薯
夜色尚未褪去,天幕一片暗蓝。
稀疏的星光闪烁,到处都是静谧的。
山脚下的小村庄响起几声鸡鸣。
裹着被子睡觉的人翻个身,嘟囔着时辰尚早,还能再睡一会儿。
一些院落渐渐有了动静。
裴家。
长夏睁开眼,发现裴曜已经穿好了衣裳。
他打了个哈欠,坐起来一边拿衣裳一边说:“怎么没喊我?”
裴曜下了炕,说:“还早,你想睡还能再睡一阵,我又不是不会烧水热早食,和爹随便吃点,垫两口就走了。”
昨天里正得了上头的消息,让儿子在村里走了一遍,告知了所有人,今天一早,芙阳镇衙门就要发甘薯了,一家按户籍去领,能领五斤。
谁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形,怕去得迟了耽误,昨晚裴有瓦就说要早早赶过去。
“不睡了,今天早上不是要去棉花地那边看看。”长夏说着,利索穿好了衣裳,和裴曜一前一后出了屋子。
东西屋也都有了动静。
裴有瓦也起了,裴灶安惦记着甘薯的事,一听见说话声,也睡不着了。
因陈知早早当了家,窦金花这个婆婆又软弱老实,因此裴家的规矩向来不大,甚至陈知有时忙不开,还会喊婆婆做这个做那个。
裴家人见惯了,已经不觉得有什么。
即使外人来时,窦金花什么都不做,可一个村的,多少都知道点,都觉得稀奇,羡慕陈知的人也不是没有。
平时早食和热水都是长夏烧,有时起得晚了,陈知自己忙起来,从不喊他。
陈知没这些规矩,裴曜更是怪一点。
除了厨子,男人大多都不上灶台,裴有瓦就不怎么进灶房。
但成亲后,裴曜会跟着长夏进进出出,有时也搭把手,洗洗菜烧烧火,连端菜端饭都帮忙。
早食简单,糙馒头就着小咸菜,喝些热水,裴曜腰间挂着长夏给灌好水的水囊,就和老爹出了门。
他俩走时,天还没亮,星星在闪烁。
这么早,寒意很重,走远路的人不穿棉衣不行。
长夏关上院门,看一眼沉沉的天色,这会子太早了,就先回屋叠了被褥,在炕边躺下,枕着枕头又小睡一会儿。
等太阳从东边升起,整个湾儿村醒来了。
长夏跟着大人来到靠山田这边。
靠山的下等田较贫瘠,种棉花和地薯的收成都一般,因是下等田,交的田税也少,种了什么就交什么,剩下的,足够自家一年到头吃一点、用一点。
裴灶安用步子丈量棉花田旁边的地界。
这亩靠山田是他爷爷开垦出来的,有过了官府明路的田契,算是祖产。
旁边的土地乱石碎石杂多,还有深深扎根的树木,大石块也有,因此别人家的靠山田没有挨着他们。
那会儿也是朝廷下令,每家每户可以开一亩田。
村里人当年都是捡着好收拾开垦的地方,这里开一片那里开一片,也是靠山线够长,开出来的下等田零散分布,并不密集。
裴家的这亩靠山田位置不是很好,离山更近,有一年下雨多,山石土块还从上面滚落,砸坏了庄稼。
幸好不是要紧的粮食,搬走石块,平一平地就好。
过来的路也不平坦,坑洼和坎坷挺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