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七零错换人生》 100-120(第62/82页)
来了呢,“不用靠男人,更不用靠孩子,这才是最硬气的。”她打量着这宽敞的楼房,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小家,大彩电,电冰箱,电烤箱,空调,还有两台收录机,两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
还有一台电脑。
这时代最好的家电,都被她配齐了。
老友见面,说起现如今的好日子,再叙叙以前天不亮就跑向阳农场门口捡便宜菜的苦日子,真是感慨良多,情绪一来,俩人把房平西那瓶红酒喝了一半,眼圈都红了。
小野看着卫东哥哥把一瓶啤酒一饮而尽,“那年在咱们家,卫东哥哥刚学会喝啤酒呢。”
“对,咱们还就着清水河里钓的鳌虾,还是你发现的呢。”卫东笑着说,像个大哥哥似的拍了拍她头顶。
是不是自己发现的鳌虾小野倒是记不清了,她现在想起鳌虾,那口水立马就来了,抱出虾酱罐子,把馒头一掰为二,吧唧吧唧就吃起来了。
众人更是大笑,这闺女,说她懂事吧,偶尔还会干出点孩子事来。
气氛正到最热烈的时候,忽然有人在楼底下喊:“安厂长!安厂长!”
“妈,叫你的,是你们单位的。”
安然出去一看,还真是办公室的小何,今儿刚好轮着他值夜班,忙问:“咋啦?”
“厂里出事了厂长!”
第116章 三更合一
“出啥事了你慢慢说。”安然说着, 已经披上小野递过来的军大衣准备出门。
张卫东也要去,安然拦住他,“你喝了酒待会儿就不要开车了, 宋叔叔送你们回去。”
这家里就只有宋致远没喝酒, 大概也没人见过他喝酒的模样。
“行, 嫂子你们先坐着,我送小安去单位。”老宋拎上车钥匙说。
邱雪梅一听出事了, 战战兢兢,想要让卫东赶紧有眼色点上去看看有没啥能帮上忙的吧,小安又已经下楼了,可就让儿子安安稳稳没事人似的坐家里等着, 又不像话。
倒是小野和文篮安慰她:“雪梅姨你别担心, 我妈能搞定, 肯定的。”
“就是,厂里还没厂长搞不定的事儿, 妈你就放放心心吃吧。”卫东话是这么说, 可没坐一会儿也坐不住, 说是出去看看,其实是偷偷骑了文篮的自行车上厂里去了。
安然把小何叫上车, 外头冰天雪地,车里也没暖和多少,因为没空调, 把个小伙子冷得直搓手。
“出啥事了?”安然看他嘴唇不哆嗦了才问。
她这么能沉住气的厂长不多。
“精梳车间出问题了, 机器坏了,机械厂的工程师让我赶紧来找您,王主任是小刘去通知的。”
精梳机,也就是她搞产研结合的试点车间, 出问题的就是试点设备,王主任就是车间主任。
这要是出问题了那可真是临头棒喝,就跟一盆冷水泼到正在势头上的安然和王主任头上一样。
安然心头大惊,但她面上没有焦躁,而是十分冷静地问:“人没事吧?”
“没事,幸好工人离得远。”
安然舒口气,只要是人没事,那就都不是真正的大事儿,在她心里再金贵再进口的机器那也没有人命重要,车间里任何一个工人都不止是工人,还是顶梁柱,以及顶梁柱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
路上雪不厚,保险起见宋致远开得不快,但很稳,十五分钟才到厂里,安然只留下一句“老宋你先回去待会儿送送他们”,人就已经进了厂里。
宋致远看着妻子的背影,有点恍惚,在白晃晃的雪地里慢慢变成一个黑点,他忽然很能体会姚老说的,他不能光把这个安然同志当作贤内助,还要当成他的战友,当成这个家庭的火车头。
精梳车间里,一群值夜班的工人正围在一台精梳机旁,七嘴八舌讨论着。
“这咋就不动了呢?”有人想摸一下,被其他人一把打手上。
“不会是保险丝烧了吧?”
“烧了那咋车间灯还亮着?”
听见那节奏均匀的,不急不缓的脚步声,大家都知道是强人安厂长来了,人群自动往两边分开,让出一条通道。
“厂长来了。”
“怎么回事?”
“我按照操作流程,正常使用着,它忽然就‘卡擦’一声不动了,我赶紧让工程师来看……”说话的是操作工人,他挺着急的,生怕这事会算他头上,毕竟好几万的机器呢,少颗螺丝钉他大半年就白干了。
搞不好,甚至有可能丢工作。市一纺有个车间工人就是因为发生安全事故,烧坏了一台苏联设备,没有工程师给他们维修,设备最终只能报废,直接造成几万块的损失,厂里把工人给开除了。
安然点点头,“你别急,把当时的情形跟工程师说清楚了吗?”
只要是安厂长这把平稳沉静的声音,他们就有找到主心骨的感觉,忙点头说:“已经说清楚了,三位工程师都来了,在里头修理着呢。”
安然看看时间,赶紧进去问工程师,“有头绪没?”
“暂时还没有,估摸着今晚怕是修不好了。”工程师叹口气,现在还没把问题出在哪儿排查出来,不知道要耽搁多久,最怕的是到时候他们也解决不了那就麻烦了,因为这是不能再请日本工程师来维修,更不可能返厂的了,原因嘛……大家都知道。
所以,不仅工程师着急,安然也很着急,这可是大几万的设备,搞不好就得砸手里了。这也是当初她提出产研结合思路时厂里反对声音最多的一个点,怕搞成“四不像”,到时候设备修修不了,拆拆不开,退退不回去。
当初,安然就是力排众议做的决定,如果真被众人“料对”了,那可不止是丢份的事儿,还得受处分,毕竟这是决策失误造成资产重大损失,要是再有人搞点小动作的话,那……
当然,这是最坏的结局,安然本人还是比较乐观的,自己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心里还是期盼着能修好。不知道为什么,她有直觉,如果能迈过这道坎,他们的工作就会有突破性进展。
这种感觉她一直都有,就像当年宋致远打捞沉船时一样,没人敢想象,也没人敢相信他能做到,但安然就是能。
她又看了看手表,“这样吧,既然机器坏了,大家这个夜班就不用上了,都回家休息去,考勤给你们打满勤,雪天路滑,注意安全,啊。”
这才上了两个小时的夜班就能休息,还是满勤?工人哪个不高兴呢?虽然机器坏了,但心里都像小孩子似的希望这样的“好事儿”多来几次才好。
不过,下一秒,安然就打破了他们的幻想,“事关每一个人的利益,这事先不要说出去,明天你们照常来上行政班就行。”
工人们刚走,张卫东也骑着自行车赶到,“厂长怎么样?”
安然把事情说了,责怪道:“你这人怎么不听话呢,都说了别来,骑车冻坏了吧?”
今儿外头气温零下三四度,冷是真的冷,她坐汽车里还冻得发抖呢。
“没事。”卫东站在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