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雍正长女被读心人人吃瓜[清穿]》 90-100(第8/14页)
可以天天看见女儿,那份恐惧才不会时刻折磨着她。
“甜甜不走的!”
小公主的眼神如一汪清泉,看得方桐心头如注暖泉,有这么可爱懂事的女儿,知道她深陷危险,前途茫茫,谁会不怕?
“甜甜乖!你额涅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崽有很多药。】
【但这世间最难懂的,还是人心。】
***
毓庆宫后殿。
“娘娘,太子罚了赫舍里格格禁足抄经,自己呆在外书房好半天了。”
“索相来了也不肯见。”
太子妃点了点头,胤礽乌龟壳的逃避性子,她也有所了解。
“小海子来了吗?”
人被带了进来,瓜尔佳氏免了他的礼。
“身上可好些了?”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皇帝不是随意惩罚,那几个被处置的男宠,除了陪过太子,无一不是会怂恿太子行恶事之人,手上不是沾钱就是沾命,没一个干净的。
其他人只是被赶出了太子的前院,小海子到底是保了下来。
“为娘娘,肝脑涂地!”
“当年若不是娘娘,奴才这条命早就没了。”
小海子双眼含泪。
太子看似亮堂尊贵,内里实则腐朽不堪,小海子只靠近了几个月,夜里便时常被噩梦惊醒。
而太子妃娘娘这般真正善良、高洁之人,却要常伴此人一生……
小海子在心里为太子妃不值,可他能为她做的太少了。
瓜尔佳氏温和道:“毓庆宫你不好再留,你的奶奶还在外头等着你回家。”
“可娘娘需要奴才……赫舍里格格那边……”
太子妃轻轻摇摇头:“回家吧!”
“回吧!”
小赫舍里氏身上的药已经够折磨她的了,一个内心阴暗之人,最可怕的便是来自她自己的想象。
人不害己,她不害人,瓜尔佳氏不想走上这条不归路,也不想拉太多人下水。
……
这日过后的御门,皇帝沉着脸,双眼乌青。
太子弯着腰,神态萎靡。
朝臣瞧这形势,头皮都紧了三分,说话措辞再三斟酌。
那日看完“热闹”,皇帝让暗卫确认了太子身边的每一个太监,事实真相让他连日来未眠。
纵然已经惩处了太子身边的小人,皇帝仍是不敢相信!
他自登基以来,行事不敢逾越,处处规训,从小也是如此对太子言传身教,可他怎么会……误入歧途!
小时候那般聪明伶俐、可心懂事的孩子,长大后竟会变得面目全非!
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
人心难防!太子身边一个小人都留不得!
事发后,太子没有去求情,他眼睁睁看着禁军冲进来,带走了每一个抱着他大腿求情的旧人。
他们的脸,一张张在面前掠过,都是他信任、爱惜过的人……
在那一刻,他知道,汗阿玛对他的态度,是真的变了。
就算他去乾清宫了,皇帝也不会听的。
他救不了身边人。
汗阿玛信了神谕,是不是真的打算废了自己?
那他还能救自己吗?
……
胤禛不言语。
其实毓庆宫里的真相,知道的人并不多。
康熙只觉得是别人带坏了太子,第一时间还是会为他的名声着想。
内务府也给每一个太监安上了其他悖乱的名头,有理有据。
可,那动的是太子的人!
如此举动,难免还是引来了朝堂之人的留意。
詹事府里更是人心惶惶,大阿哥已经开始接见了几个其中的小官。
暗流涌动间,只有垂帘内的福瑞小公主翻了个身。
她担心额涅的身子,没能睡着。
一心想着,等下去书房该如何劝李师傅跟她回家。
这样她应该就不用留在宫里读大头字,可以早些回去陪额涅了。
李光地对着面前如福娃般的小可爱,难得脑子有几分转不过弯来。
“公主说、什么?”
“我喜欢李师傅,你去我家教我吧!”
三更爱会消失对吗?
第96章 爱会消失对吗?
李光地自小聪颖,学富五车。
康熙九年,高中二甲进士,很快得授翰林院编修。
如今宦海沉浮近二十年,起起落落。
今年刚服丧期满,官复原职提督顺天学政(≈今首都教育局局长),又继续在上书房教授皇子们。
不想来了个聪慧伶俐、活泼可爱的漂亮小公主。
舒穆禄元梦虽在年少时拒绝了纳兰明珠的招揽,实际上这些年不过是充当了太子的耳目,对预言太子二废的福瑞小公主很是瞧不上!
但在李光地眼里,小公主就是个小萌娃。
女孩子乖巧聪慧,读起书来比男儿还强上不少,舒穆禄元梦懂个锤子!
甜甜听李光地讲学,就是一个很小的字都变得十分有趣。
再过几年,他也去当文渊阁大学士了,不过那时候她应该就不读书了吧!
李光地摸了摸胡子,哈哈干笑了两声,打算糊弄过去。
这种事,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更不是还不到三岁的小公主自己能决定的。
可自那以后,小公主每次上课,就会给敬爱的师长带一些地瓜干、玉米饼,甚至还有薯片。
是的,在福瑞小公主的指点下,方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她把薯片做出来了。
很快成为了秋信堂里上课、听曲时的必备小零食。
更是直接掳获了李大人的味蕾。
李光地的胃很诚实,但他只是更认真更细致教导小公主。
并且不认为,他一个顺天学政真的会到任何皇子的家中,登门教导。
虽然小公主的字,丑到李光地不敢直视,但他只要多看看福瑞可爱的小脸蛋,就一句眼里的话都说不出口。
师徒俩在上书房里,斗智斗勇。
京城刚落了第一场大雪,逃亡途中的噶尔丹遣使乞降。
乾清宫内,康熙看着面前色厉内荏的使臣格垒沽英,言语间不过试探大清朝如今的意思罢了。
想起回京那日,孙女的第一句话,她又说对了。
神谕总是对的。
如今的噶尔丹确实已经不成气候,重要的是,接下来又是哪些不死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