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穿成霍去病弟弟,全弹幕都在跪求别让我哥喝脏水: 【大结局】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汉]穿成霍去病弟弟,全弹幕都在跪求别让我哥喝脏水》 【大结局】(第8/15页)

间虚划一道:“漆树喜阳坡高地,需择水土稳固之丘陵广植,此乃漆丝之源。” 随后又指向兖州内陆:“蚕桑之利,重在推广新法育蚕,选育良种,提升丝质,方能织出精美织文,行销四方。”

    霍彦的目光仿佛穿透地图,看到了兖州的未来:“我更有一念,欲沟通济、泗,拓一水道,连接鸿沟,为你州物产直通河洛、关中,拓开商路。”

    他麈尾在图上划过一道更长的弧线,最终指向关中方向:“另有此渠,”他在图上仔细勾画出一个设想中的路线,“自龙门而下,引汾、黄之水,灌溉河东、河内乃至兖州西鄙。此乃千秋大计!待国有余力,国库充盈,彦必亲赴勘测,欲以此渠,换千里荒滩变沃野,换百万黎庶得饱暖!”

    他言罢,目光悠远,仿佛已看到那水渠纵横、桑麻遍野的盛景。恍惚间,晨光落在他沉静而悲悯的侧脸上,竟似神像般庄严。

    “子可愿意,”霍彦看向台下激动得浑身颤抖的青年,“待此渠勘测之时,可随我同行,再创你桑梓!”

    少年听得双目放光,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家乡复兴的希望。

    他再也抑制不住,对着霍彦的方向深深一拜,声音哽咽却洪亮:“君侯心系兖州,学生愿意!”

    台下,来自兖州或饱受水患之苦的学子们,无不眼眶发热,喝彩声如同潮水般涌起!

    霍彦笑起来,继续讲学。

    铅灰色的厚重云层,竟在此时轰然裂开!一缕金金辉照在他脸上,似圣人化羽。

    “《尚书》之道,其核心在‘德,在‘中’,在‘民’!”

    “德者,非独君王之德,亦在士子之心!士子之德,在明是非,担道义,在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心存黎庶,方为真德!”

    “中者,非独权术平衡,乃循天理,顺民心!为政为学,当知‘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意即天意!”

    “民者,社稷之本!《尧典》言‘平章百姓’,《洪范》定‘农用八政’为首,禹王足迹遍布九州为治水安民!此乃我私以为《书》之精魂!”

    众生皆有所悟。

    霍彦目光如炬,扫过台下万千年轻面孔,轻道,“敢问诸君!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台下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声浪此起彼伏。

    “为光宗耀祖!”

    “为觅封侯!”

    “为求闻达!”

    霍彦微微摇头,郎朗之声,压过万籁。

    “非为觅封侯!非为夸博学!”

    “当立天地心,承圣贤志,为活万千生民。”

    他起身,玄衣广袖在晨风中展开,如同垂天之云。“亦为大汉万万年太平。”

    “愿我诸生,君子之行,且从立志始。”

    “为我万民!为我大汉!”

    言罢,他轻一拜,台下万千学子,无论贵贱,无论学派,皆热血沸腾,泪流满面,声嘶力竭地跟随着呐喊!

    “为我万民!为我大汉!”

    声浪汇聚成一股改天换地的精神洪流,直冲云霄!

    霍彦连日讲学的疲惫仿佛被一扫而空,唯剩下几分意气风发。

    太学外听完全程的董仲舒突然之间的气松了。

    江公也在听,他这个学生不像他教出来的,又像他教出来的。

    “老夫胜不过你,老夫之徒是否胜你?”

    他问董仲舒,那场在天子面前的辩论,先生耿耿于怀。

    董仲舒朗声笑道,“你这老头运道好罢了,我与此子有提点之谊,他算不得你之徒!”

    江公笑他强词夺理,霍彦可不认学他。董仲舒第一次被江公噎住,乐得江公大笑,“你也有今日!”

    太学外的绊嘴多的是,太学内的霍彦不再言语,对着下方沸腾如海、信仰如潮的人海,对着天下汇聚于此的瞩目,轻轻拂袖又一拜。

    旋即,从容转身,步下玉台。玉佩随着他沉稳离去的步伐,发出清越而冷冽的叩击声。

    他为新生的太学敲定第一声!

    今日过后,若论尚书,必言霍彦!

    身后是万千学子狂热呐喊的余音。

    太学气候大成!

    霍去病的马车,就停在太学宫最僻静的后门外。这位横扫匈奴、名震天下的冠军侯,竟也耐着性子,在马车里听了整整五日弟弟的讲学。

    像他这样“陪读”的家长,在长安并不少见,整个帝都都被霍彦这五日讲学彻底惊动。不过,能驾车直入太学宫禁地接人的,唯有他霍去病一人。

    后门吱呀一声轻响。

    霍彦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明显的倦色,但那双眸子却亮得惊人,眉宇间充盈着夙愿得偿、大展宏图后的意气风发。

    早已等候多时的李叔,快步迎上,将手中厚实的玄色貂绒大氅仔细地给霍彦披上,系好带子,低声道:“君侯在车里等着呢,等了许久了。”

    霍彦踩着精巧的小凳子上了马车,掀开厚厚的锦帘,带着一身外面的寒气钻了进去。车厢内暖意融融,炭盆烧得正旺。他抬眼一看,不仅霍去病在,连霍光和霍嬗也在。

    “阿兄。”他唤了一声,又看向霍光,“小光。”

    霍去病没说话,直接从一个温着的小提梁壶里倒出满满一杯深褐色的汤汁,塞到了霍彦冰凉的手里,语气不容拒绝:“快喝了,驱驱寒气。”

    杯中是熬煮得浓浓的姜枣茶,辛辣中带着甘甜。

    霍彦捧着手炉般的陶杯,依言喝了一大口,滚烫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一股暖流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冻得有些发僵的手脚顿时活络起来。

    “同样是读书,一个先生,你怎么比我强这么多了。”

    霍去病看着他喝,发出疑问,顺手揉了揉霍彦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发顶。

    “我家春和就是聪慧过人。”

    《世说新语》中多次出现“我家安石”的表述,霍去病的我家春和倒真类这书里的“我家安石”了。

    霍彦咽下姜茶,暖意让他舒服地眯了眯眼,闻言笑道:“那骑射冲锋,同样是一个先生,阿兄你把我按在地上打十个来回不带喘气,我又找谁说。”

    他故作忧愁,“我家绥之就是这般天神临凡。”

    霍去病被他逗乐了,哈哈一笑。

    霍彦喝完姜茶,霍去病又把手边一个暖烘烘的鎏金铜手炉塞进他怀里。霍彦便抱着手炉,身体放松地靠在舒适的锦垫上,和旁边的霍光、霍嬗轻声说话。

    霍光的眼睛亮得很,小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随身带来的书囊,抽出几卷竹简,显然是霍彦讲学时提到的内容。他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蹦出来,从《洪范》九畴的关联到《禹贡》中某处地理的今昔对照,问得又快又急。

    霍彦虽然疲惫,但看着他如此好学,心中欣慰,强打精神,一一耐心解答,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霍光听得入迷,翻着书,正欲再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