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汉]穿成霍去病弟弟,全弹幕都在跪求别让我哥喝脏水》 110-120(第22/60页)
事宜。
两个小家伙被安排睡在一张宽大的暖榻上。厚厚的衾被带着阳光晒过的干燥气息。窗外,海风呜咽着掠过屋檐,远处隐约传来海浪永不停歇的拍岸声,低沉而规律,像是大海的心跳。
夜已深沉,四周一片静谧。刘据睁着眼睛,望着黑暗中模糊的房梁轮廓,轻轻唤道,“小光,你睡了吗?”
身旁传来窸窣声,霍光翻过身,强忍着浓浓的困意,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还没呢,怎么了,殿下。”
刘据沉默了片刻,才用很轻很轻的声音,仿佛怕惊扰了这难得的安宁,低低说道,“我…我刚才骗了小舅舅。宫中太冷了。”
他顿了顿,似乎积攒着勇气,“父皇前些日子总是很生气,像有团火在烧,看谁都不顺眼。去病兄长差点…差点没了,阿言兄长也难过得像要碎掉,阿母背地里总在哭。我看着,心里好堵,好难过。我突然就不想待在那里了。”
“我是胆小又笨笨的太子,我万一争不过那些人,怎么办?”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脆弱,这是他在长安绝不会显露的情绪。他是最合格的太子。
黑暗中,霍光的心像被揪了一下,强忍的睡意瞬间消散,眼眶微微发热。他伸出手,摸索着轻轻拍了拍刘据的肩膀,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才不是呢!你是最好的太子!以后一定会是特别好的君主!”
他的眼睛在黑暗中努力睁大,仿佛要将这份信念传递给身旁的人,“你怎么可能争不过那些弟弟?谁比你好啊!你想想,”
他掰指头数,“你懂得体恤百姓,虽然是在书上看的。你爱护阿母,但你偷偷跑出来!”
他这般掰扯,让刘据把他嘴捂上了。
“好了,你夸还不如不夸。”
说罢,自己也笑了,那点阴霾似乎被这笑声冲淡了不少。他吸了吸鼻子,带着点自嘲的意味小声道,“是哦,虽然我是小废物太子,但我至少…至少还喘着气呢。”
霍光也跟着低低笑起来,他往刘据那边靠了靠,让两人的肩膀挨在一起,“你就是太累了,心里压了太多东西。睡一觉就好啦。”
窗外,浩荡的胶莱河水奔腾不息,执着地涌入无垠的大海。咸涩的海风卷起更大的浪涛,猛烈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轰隆”的巨响,少年的心却很平静。
两人挨着,进入梦乡。
天刚蒙蒙亮,空气中还残留着夜的寒意。府衙中的司马迁已经精神抖擞地在处理公务了,案几上堆满了简牍。他穿着半旧的官服,笔不停。卫步领着洗漱完毕、穿着普通细麻布袍的刘据和霍光走进来。
司马迁闻声抬头,看到卫步身边又多了个面生的半大孩子,眉眼清秀,乍一看还怪像大将军的,他以为是霍光带来的新玩伴或是新招的学生,立刻放下手中的笔,脸上堆起和蔼可亲的笑容,热情地招手,“哎呀!好俊俏的娃儿!是新来咱们胶东郡学的吗?阿言送来跟阿光一样来读书的?”
他搓着手,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像个看到好苗子的老学究。
卫步正欲开口介绍太子身份,刘据却抢先一步,轻轻拉了下卫步的袖子示意他别说话。小太子走上前,像模像样地行了个学子的礼,然后从腰间解下自己的小钱袋,从里面掏出两枚沉甸甸、金灿灿的小金丸,那是他离宫时顺手带的小玩意儿。双手捧着,递到司马迁面前,声音清朗,“学生刘…刘小朱,见过先生。此乃束脩之礼,请先生收下。”
他临时给自己取了个化名。
他也不知道为啥会想到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阿言兄长有时候骂他是小猪崽吧。
司马迁看着眼前那两颗在晨光下晃眼的金丸,眼睛瞬间瞪得溜圆,下意识地“嘶”了一声,嘴巴微张。
他这辈子也没收过这么贵重的束脩,阿言都不这么阔气,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郡学的屋顶都能换成琉璃瓦了。
然而,几乎是下一秒,他猛地回过神来,像是被烫到一样,连连摆手后退,一脸正气,“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娃儿快收起来!”
他努力板起脸,试图显得威严,但那眼神还是忍不住往金丸上瞟了一下,随即强迫自己移开视线,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咱们胶东郡!府库充实,仓廪有粮!郡学是教化之地,哪能收你们这些稚童的束脩?莫说是金丸,就是一枚铜钱也不能收!快收好,收好!”
他一边说,一边还忍不住偷偷咽了下口水,心里默念,廉洁奉公!廉洁奉公!不然阿言就要来处理他喽!
刘据捧着金丸,彻底愣住了。他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
在长安,他听到的永远是各级官员变着法子哭穷,请求拨付钱粮。哪怕是父皇的内帑,也总有人想方设法想从指缝里抠点油水。像司马迁这样,面对唾手可得的黄金,如此斩钉截铁、理直气壮地说出我们有钱,不收钱的官员,他生平仅见!
冬日的晨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洒在司马迁朴素甚至有些陈旧的官袍上,空气中弥漫着墨香、简牍的气息,以及远处飘来的、若有似无的海风咸味。
刘据站在那里,小小的掌心感受着金丸的冰凉。
胶东……真的不一样。
第115章 春日和风
长安城的冬日, 素来酷烈。朔风裹挟着雪沫子,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行人的脸颊, 刮在裸露的皮肤上,生疼。天地间一片混沌的灰白, 富贵人家高耸的飞檐斗拱覆着皑皑白雪, 闾巷间低矮的土坯茅屋被积雪压得吱呀作响。
天如以往一般的冷,然而,这个严冬对于天下寻常巷陌的百姓来说, 竟透出几分往年罕见的安稳。寒风虽然依旧刺骨,但许多人家门楣上已悄悄挂起了新腌的腊肉,窗户把屋外的风雪堵得严严实实,孩童们身上难得地穿了厚实的新絮袄子,虽非绫罗绸缎,却也针脚细密,浆洗得干净,足以抵御这凛冽的寒气。家中的陶瓮里, 除了过冬的口粮,还小心地存了些颗粒饱满的粮种,是来年开春的希望。
每日的餐食,那粗糙的漆盘上,除了寻常的粟饭藿羹,偶尔还能见到一小碟用温水泡发的乌黑海带, 散发着大海的咸腥气。
或是温上二两薄酒,那酒丞因着年节将近, 打酒时竟还多饶了些带着酒香的糟粕, 正好给贫寒之家添点暖意和嚼头。
更难得的是, 那些平日里蜷缩在漏风破屋里的孤寡老弱,屋顶的茅草早已被一群穿着短褐、手脚麻利的年轻人修缮一新,压上了厚厚的草苫。这些人时不时还会踏着没膝的积雪再来巡视,用长杆小心地捅掉屋檐上过厚的积雪,唯恐压垮了那好不容易坚固起来的栖身之所。
这个冬日没有往年难熬。
“只盼着来年风调雨顺,”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蹲在自家修葺好的屋檐下,眯着眼望着漫天飞雪,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搓着几粒饱满的粟种,“交了朝廷的税,仓里还能剩下些,让家里的崽子们……多吃上几顿饱饭,扯块花布头也好啊。”
那浑浊的眼中,映着雪光,也映着一点微弱的、名为“盼头”的光亮。
日子会一天一天变好的。
霍府内院,家中的树上覆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