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130-140(第13/15页)
都是互不相让,臣以为筹备粮草武备还需些时日,就没定下来。”徐宪坦诚道,随即笑着摇头,“徐家的男儿生来就是要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孟同知都去,他两个就更不会相让了,待我回去说了,两个不定怎么高兴呢。”
皇帝也不劝,点头道,“如此都先领镇抚之职,禁军还是京畿十六卫你看着就是。”竟是将出征时将领的任用都交给了徐宪。
徐宪心里的激荡无法形容,彻底为帝后的胸襟和做法折服。
申阁老这些连插话的机会都未有,大事就已抵定。
震惊中反应过来,皇帝今日叫他们这些来西阁,该是就要说往北地出兵的事,因着被周衡拿来的八百里加急打断了,才成了这样的局面。
粮草和武备皇后带着商课提举司都备齐了,没有动用国库一分的银子,这让他们连上桌谈的资格都无。
两年前的南迁太过狼狈,无异于仓皇逃窜,朝臣里很多都有畏战心理。
这些年对鞑喇都是防御收缩之势,就连大郢战力的两大门面,甘陕的王效,山西的孟箴都有些疲战,生了同鞑喇谈和休战的想法。
之前李首辅多有考虑,若不是皇帝登基打断了,这会儿怕不是已派使臣往鞑喇去谈了。
/:.
只鞑喇靠天吃饭,岂会放着大郢这么大的肥地不劫掠,所谓的和谈就是割地拿银子换几年的安稳,待那些填不满鞑喇的胃口时,就是鞑喇大军压境时。
可知道是一回事,却又心存侥幸,鞑喇是马上的族群,想来是打不过江的,有大江之险,
再不济就放弃北地,划江而治。
不想帝后暗自就筹备好了,一应商讨都无就定下了发兵北地。
这会儿有了鞑喇大汗乌木罕为小儿求亲之举,帝后更加师出有名了。
徐宪要带着子侄全力以赴,皇帝点了崔谡所在的羽林左卫出征,皇后一句反对没有。
帝后这样势在必得,徐家又是这样悍不畏死,谁没有筋骨脊梁,那点畏战的心理就丢到了一边。
申阁老当即表态道:“我等虽在后方,也会尽自己一份力。”
古尚书等纷纷响应,大殿里群情激昂起来。
皇帝就道:“如此诸位就尽心辅佐皇后,于鞑喇战事大胜时,功劳簿上也有诸位的一笔。”
这阵子不都是跟着皇后理朝事么,皇帝难得多话,怎么还是多此一说?
点头称是到一半儿,又都停下来,申阁老惊问:“陛下您要……御驾亲征?”
皇帝轻描淡写道:“有徐侯领兵,朕只是想巡视北地。”
古尚书等同申阁老一起劝谏道:“陛下是江山社稷所在,不可立于危地呀!”
皇帝眼神环顾一周,不屑道:“鞑喇还没那个本事伤到朕。”
他还是当初同崔兰愔的那句话,“朕虽不能横扫千军万马,于千军万马中取人首级却是手到擒来。”
申阁老等顺着他的眼神看去,一地的坍塌,再听到皇帝如此悍然说法,都没了话说。
下午,皇帝就发了告民书,往各处城门及出入的要道都张贴了。
告民书是洪佶拟的,没有华丽辞藻,用的最朴实易懂的语句,只要学完千字文的都看得懂。
上头历数鞑喇累累罪行,北地不平,大郢难安,镇北侯徐宪即日会带兵北上,驱除外患,天子守国门,皇帝会随军北上巡视北地……
这张告万民书,犹如湖水里炸起的惊雷,在应城及京畿州府翻起涛天巨浪。
应城及京畿各府里不少两年前随宣宁帝南迁的,当初被鞑喇兵临燕城的记忆犹在,那样丧家之犬的滋味常于午夜梦回时出现,是刻在骨子里的耻辱。
如今皇帝要往北地督战,那些南迁来的北地人都是涕泪交加,直呼圣主明君。
南地再富庶繁华,却都是舍不下故土。
而前阵子于陈老太后寿辰上玩的那场游戏也显了效果。
知道崔谡也要随羽林左卫出征,好多武勋人家的子弟纷纷往大都督府请命,想要随军出征。
皇帝本就要重振武勋,家中独子不收外,只要弓马上有些底子的,都收了列入羽林左卫,由崔谡统领了训练。
徐宪见了,留了徐固跟在身边,将徐毅也分派到崔谡帐下。
从商课提举司领取了武备后,徐宪才知皇后说得太保守了,这哪是齐备,是丰足才对。
原来商课提举司收上来的商税,和皇后之前出手宫造之物换来的银子,都用在了这里。
很快应城里都知晓了,到处都在称颂帝后,被称为英主的高宗都没有这样高的民望。
待姜奭来交第二批武备,交接后,姜奭双手呈给徐宪一把长刀,“徐侯试试这把刀。”
这和给骑兵新配的长刀是一样的,刀身黑黢黢的瞧着平平无奇的。
徐宪还想这样的刀配给骑兵,是不是哪里疏漏了。
他提起刀朝着案角挥下,他都没怎发力,随着咔地一声,案角整齐地被斩落。
是从未见过的锋锐无匹,徐宪才知自己看走眼了,跟着提刀出来,挥出一片刀花,所过之处碗口大的树枝都是齐刷刷落地。
徐宪豪气顿生,有此良兵利器,还不杀鞑喇一个片甲不留!
他当即将自己的腰刀换了,问向姜奭,“这是工部弄出来的?工部里竟藏着这样的能人?”
这会儿无需再瞒,姜奭回道:“是我姑父琢磨出来的,徐侯拿的这把就是我姑父亲手制的,他说宝刀赠英雄,希望此刀助徐侯立不世战功。”
徐宪肃然起敬,他没想到看着文气好脾气,随时准备下厨挥铲的崔晟竟有这样深藏不露的本事。
“崔兄大才,我定不会辜负他的心意。”
姜奭又道,“我姑父这会儿还在琢磨制射程更远的良弓,因着正到了关键时候,一下也走不开,若不是这样,他是想亲手将此刀交给徐侯的。”
徐宪心潮澎湃,若是有射程更远的良弓,那得给鞑喇直接送到外祖家了。
皇帝于朝会上特意点名嘉勉了崔晟,朝臣们和崔家人才知崔晟闷头做了这样的大事。
若是此战大胜,崔晟绝对是大功一件。
崔家一门,有崔晟默默研制军械,又有崔谡随军出征,还有洪佶于西阁埋头做事,于名利无争,谁还能说崔家是靠皇后换来门第显达的。
徐宪要第一个站出来驳斥回去,他一字一句说得铿锵,“有崔家这样实干为国的国戚,是大郢的幸事。”
第140章 离别在即错了也不怕,我都给你兜着……
140章
三日之内,东水关码头广船一直排到出江口,看着船桅上高挂的九通行的大旗,竟是九通行下多数的船队都集结在此了。
很明显,二十万大军北上是要由九通行的船队运送。
想到之前皇后悄没声息地就将粮草运到了北地,这会儿都明白了,是她使了九通行的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