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状元: 24-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在古代考状元》 24-30(第5/14页)

出发。

    韩老爷子站在车前道:“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你只记得好生读书,家里莫要担心,我们都会看顾着的。”

    韩时遇先扶着韩张氏上车,而后又搀着文秀清上车,最后自己一撩袍子,坐到了车辕上,和韩时云并排坐着,朝韩老爷子拱手:“大爷爷请留步。”

    一个多时辰后,一行人便到了镇口。

    雇佣的青帷马车早已等着,一旁站着文家众人。

    “老师,师母。”

    韩时遇下了牛车,先将韩张氏和文秀清扶下来,这才过去跟文秀才和文夫人等人见礼。

    韩张氏也走过来:“亲家,久未见面,一切可安好?”

    文秀才和文夫人忙还礼:“一切安好,有劳亲家牵挂。”

    而后文夫人也向韩张氏问了好。

    韩张氏回答得一板一眼的,虽失了温柔,但无论是文秀才还是文夫人都很敬重她。

    说了一会儿话,韩时云已经将行李搬到马车上了,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了,得出发了。”

    文秀才和韩时遇忙与家人告别。

    文夫人依依不舍,嘱咐完了丈夫又嘱咐韩时遇,十分细心。

    韩张氏便显得清冷许多,她微微颔首:“一路小心。”

    文秀清眼圈都忍不住红了,目光盈盈的望着韩时遇,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夫君,一路小心。”

    韩时遇拱手:“家里便拜托你了。”

    说罢与文秀才上了马车,车夫扬鞭出发,马车便朝着县城的方向前行,渐渐的走出了身后众人的视线。

    旭日跃升,金光乍破,刺进了文秀清的眼里,她再也忍不住眼里不舍的泪水。

    韩时遇在车子拐弯的时候,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路口处隐隐几道身影依旧,那殷切的目光犹如丝线越空缠绕而来,叫他心底生出酸涩胀疼,他知晓,那叫做牵挂。

    是他在这个世间的羁绊。

    再回头,前路漫漫,是另一个征程的开始。

    第25章

    25

    马车一个多时辰后抵达渔阳县,韩时遇很快就找到了早就订好的马车,将行李搬过去没多久,便跟在商队后面一道出发。

    赶路自是辛苦又枯燥的,好在韩时遇跟文秀才都不是第一次赶路的人,很快就适应了颠簸,师生二人也没有浪费时间,坐在马车的时候便讨论功课,各有进益,时间也过得很快,如此三天后,一行人终于抵达西宁府。

    西宁府乃是岭南下辖的一个中等府城,属地山多林密,西宁府便建在群山之中,难寻一块开阔的平整之地,所有的房子,街道皆依山傍水而成,山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颇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意趣,因此西宁府也有别名为山城。

    只山城虽风景秀致,意趣横生,但论起繁华却是远远不及岭南府城,是以也有不少人瞧不上,但对韩时遇而言,西宁府却颇得他的欢心。

    因为眼前这个西宁府让他想起了前世的山城。

    当然,前世他所见到的山城,早已经脱去了旧貌,乃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与眼前这座原汁原味的山城大不相同,甚至他前世也只因公事方才去过一次山城,那个城市于他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但因他这离奇的经历,因为眼前这座城市,那座城市突然间便与他有了更为深沉的羁绊,让他一瞬间生出一丝恍惚,好像又回到了前世。

    “两位秀才老爷,前面都是山路,马车没法子继续往前走,您们得步行或是租赁骡子走。”马车夫勒停马车,敲了敲车门道。

    文秀才也从车窗看到了,闻言忙应了一声,起身准备下马车,却见韩时遇仍在发呆,便拍了他一下:“下马车了,还发甚呆?”

    韩时遇回过神来,看到车外情形便知情况,也跟着起身:“这便来。”

    两人下了马车,只见身处一略平整些的街道上,四周都是商贩,人来人往的颇为热闹。

    马车夫帮忙将两人的行李箱搬下来,韩时遇忙过去帮忙,只还不等他出手,便有三五挑夫过来帮忙,一边招揽生意:“秀才老爷,您们这是要去哪儿?我给您们挑行李吧,我力气大,挑得又稳当又快,绝对令您满意。”

    “秀才老爷选我吧,我是这西宁府土生土长的,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都熟悉,无论您想去哪里,我都可以给您们引路,雇我定然不会有错的。”

    ……

    几人围着文秀才和韩时遇七嘴八舌的,甚至还有人已经上手要将他们的行李往担子上搬。

    文秀才虽也曾数次前来西宁府,但要么是自己参考,要么是陪学生譬如韩时遇等参考,那时他们携带的行李不多,基本上都是自己背着走,是以虽曾见过这样的阵势,却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一时有些懵,原身此前倒是经历过,但韩时遇自己是没有经历过的,一时也没回过神来。

    好在二人都是经过事的,很快就定了神,商议过后决定雇两匹骡子走,行李箱分别放在骡子两侧的箩筐里,人坐在骡子上,由骡子的主人牵着走。

    倒不是韩时遇他们娇贵连路都走不得,而是此处离府学还有一段距离,若是走路过去,只怕要走大半个时辰,到时候整个人怕都要累瘫痪了,而韩时遇他们到了府学之后还要安置呢。

    像文秀才这样初到府学就读的,得先去学正哪里报名,学正会出题考核他们的功课,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够正式办理入学手续,同样的,进入府学之后也要每年经历一次岁考,岁考通过才能够继续留在府学读书,如果没有通过岁考就只能被退学了。

    其实对于那些学子来说,退学很惨,但也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在大魏朝建立之初,魏太祖为了培养人才,颁发政令各地建设学校,但凡是能够进入府学省学就读的学子,非但不用交学费,还包食宿,如果考试考得好,还有奖励,待遇可谓是极好。

    但同样的,学校的规矩也极其严苛,如若学子违反学校规定,亦或者入学后不好好读书整日只知玩耍,那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轻者记过,以竹篾打手心,重者开除,充军,罚充吏役,甚至戴枷,坐牢,就连杀头都有。

    魏太祖年间便曾有一赵姓监生,因“诽谤师长”被杀头,挂在国子监前的竹竿上,枭首示众,可谓恐怖。

    不过如今大魏朝已经历经六朝,传世百年,学校的规矩早已没有当初的严苛,岁考不通过者退学就行,不会再有坐牢杀头这样的重罪。

    而又因私学的昌盛,朝廷也不规定学子必须要通过学校的考核方可取得科举的资格。

    山路曲折蜿蜒,两旁青山秀木繁盛,骑着骡子行走山径犹如冶游,文秀才忍不住诗兴大发,当场作了一首诗,韩时遇乃货真价实的理科生,研习四书五经还行,作诗是真难为。

    好在原身诗才也是一般,韩时遇这才没有露馅。

    文秀才没忍住道:“作诗乃是读书人必备之技能,日后与同年友人应酬也少不得作诗,你还是要在这上面多费一些心思才行。”

    “老师所言甚是。”韩时遇点头:“学生也打算日后挪点时间和心思在这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