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孤不想当皇帝!》 50-60(第30/43页)
话,就是黄金乡来的富人图什么?
当督察和稽查官将此事上报。
阿塞北王子揪住自家的牧民质问:“你是不是秤错?或者记错了?”
牧民吓得脸色苍白,他都没想到自己只是随便举报一下,商务府居然真的管了。
还以为不管事呢!
牧民语无伦次道:“没,没有,王子,他们用低价粮骗走我们的牛羊,还骗走我们的钱。”
阿塞北皱眉问:“总共损失多少物资?”
“两头牛,一头羊,还有之前低价粮涨了两文钱。”牧民磕磕巴巴道。
阿塞北王子闻言松口气,他差点以为自己的生意要毁了。所以他才急着先质问自己人,以免惹怒荒北来的官。
结果发现就丢了这么点东西,根本不必大动干戈。
“失去的三瓜两枣。本王子会补给你们,你们以后不要随便举报了。”本来他只是善意的提醒,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结果稽查官口吻严厉地提醒阿塞北:“王子,对你来说三瓜两枣不算大事,可对普通牧民来说可能就是他一天,或者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损失。”
“期间,他们需要干多少活才能把原本属于他们的财产给赚回来?”
稽查官是位女子,面容清秀,对待阿塞疆的态度却十分严肃。
让阿塞北整个人一愣,望着这脸孔,仿佛又回到中原母亲训斥自己的时光。
他几乎都没反应过来。
稽查官就和督察说了几句,接着就去牧民家统计损失,还让牧民让其他受害者出来指认,她们会还牧民一个公道。
反而最该为牧民撑腰的阿塞北,被晾在一边。
牧民们纷纷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他们都没想到荒北的官还会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损害。
难怪整个西域的人都在狂热追捧荒北。
试问如此负责公平公正的荒北官员,底层子民谁不想拥护?
哪怕对方是个女子,只要真正做到落实基层,大家也不会因为性别而轻视她。
很快在稽查官确定了那名荒北商人的性命,她立即交给督察。
督察这边有荒北商人登记在册的名单,他一查就知道。
“大人,在岐北。”督察道:“难怪心眼子多。”
稽查官适时提醒:“在外不要乱讲话。”
督察赶紧轻咳一声:“居住在岐北的商人。”
谁不知道岐北读书人多,是整个荒北认字率最高,并且还是唯一一个读书人经商的地盘。
督察之所以对岐北有点刻板印象,完全是因为岐北这些读书人仗着自己肚子里有点墨水,不仅看不起人,还喜欢搞小聪明钻空子占人便宜。
荒北的营商环境与风评就是从他们开始败坏的。
难怪殿下要特事特办。
现在已经查获犯人,稽查官骑上马毫不犹豫回关。
督察最后还友善提醒两句:“以后你们再被人坑了,务必要在交易楼举报,这样我们能快点收到消息,及时拦截不法商人。”
牧民们赶紧点头应声:“是,大人。”
等督察走了。
阿塞北才呆呆把视线收回来,他本想第一时间打探那位稽查官的名字,可看见牧民们一个个欣喜若狂的表情。他还是闭上嘴。
这个案子仅仅花了一天时间就办好了。
犯事的商人叫刘二涛。念过几年私塾,勉强得了个童生后,就一直死活上不去。
家里花了大价钱才得了个秀才的名号。
出事前,岐北的人只知道他是秀才商人,读书人经商,大家本就对读书人十分崇敬,自然对刘秀才有所耳闻。随便一打听谁都知道他家在哪里。
于是商务府的府差很轻易就抓人,附近的左邻右舍才得知刘秀才在外招摇撞骗犯法了。
可刘秀才偏不承认自己欺骗了草原牧民,只是按照合理的价格卖粮食给牧民。
稽查官拿出市场价格浮动图。
刘秀才又改口说自己没有及时得到价格骤降的风声,不知者无罪。
然后稽查官拿出,商务府批发给他的粮食白条,上面早就写好的价格。
而且府差还在他家里收到了这根白条。
最后刘秀才自知无法狡辩,只好当场认罪。他都没想到自己只是玩点小手段想圈一波去京城的路费,没想到把自己玩进监狱。
刘涛当即想补救:“我愿意赔十倍,请你们别抓我。”
“两位大人,我家里有好茶,要不要进去一起协商?”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要贿赂了。
围观的民众纷纷唏嘘不已,因为这在岐北是有钱人的常规操作了。
结果一直面无表情的稽查官,顿时怒斥一声:“枉你是读书人,做生意不知诚信,连做人都不知悔改,待我上报商务府定要严惩于你。”
府差更是当场将刘秀才擒拿,毫不留情地扣上手铐。
民众们吃惊不已,他们没想到眼前的女官如此公正不阿,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因为她的秉公执法的行为,反而在岐北拉了一波好感。
事情告一段落。
刘秀才门前被捕一事也瞬间传遍整个岐北。
当地百姓津津乐道夸赞镇北府官员执法严明,不像岐北,给点钱就了事。
才会让有钱人可以对他们为所欲为。
原本岐北还有安宁侯管着,即便管得不严,可起码能让那些地痞流氓不敢明目张胆欺负他们。
现在安宁侯跟吃错药似的,不仅无所事事,还整天借酒消愁。
底下人趁机谋取私利,做起违法勾当,大白天都敢公开交易,不怕检举报官。
已经让岐北的民众越发对当地官府不满,开始偷偷举家搬去镇北府。
起初岐北官员并未在意,觉得不过是一群没有油水可捞的贫民罢了。可等过了段时间,发现岐北已经有很多村落荒芜,连地都没人种了。
地主们因为人手不够,只能高价请人帮忙收谷。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压榨佃农,否则错过耕种的季节,他们的损失只会更大。
而因为老人留下来的岐北人,发现搬走的人给自己带来了好处,他们也挣到一点钱,于是也产生要搬去镇北府的想法。
随着越来越多人明目张胆从岐北离开,造成的影响,让官府都开始不得不开始派人宵禁,关门,严查当地人出行,避免人口再流失。
甚至关掉了城门,可关得了门,关不了人心。
官府越大力阻止,岐北民众越觉得他们逃去镇北府是正确的决定。
第58章 方元未来的女丞相
当然这些都是荒北经济富裕后的虹吸现象之一。
南青收到结案报告, 她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